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小小准考证 承载大梦想
青春升腾(国画)
把心安顿好
那人·那树·那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5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那人·那树·那山
□洛水青
  那人

  从50岁到61岁,张小平已经和他的造林专业队栽种了近八千亩的树木。

  张小平住在嵩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他就有个梦:他的周围是一片片绿色的山林,走在里面,蜜蜂和蝴蝶开着路,小溪和山泉奏着乐,山雀和黄莺唱着歌,他和松鼠一起采摘野果……那是多美的事啊。可实际情况是,他家的周围绿树不多,黄黄的山岭,还缺水。往往是一棵树苗费尽了力气昂头直腰长个子,好几年过去了,还是细细弱弱的腰肢。乡亲们你种一两棵,他种三四棵,三三两两的不成规模。

  为了打造绿色生态县,县林业局成立了造林专业队,张小平开始带领着二十号人专业种树了。这些队员的入选条件是干活实在,年龄不能太大,家庭负担少。农忙时队员在家忙活,农闲时外出植树造林,每年大约有7个多月的时间在种树。

  种树,听起来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挖个坑,埋点土,放棵树,完了。县林业局可认为不简单,派来专业技术员,什么土质适合什么树种,树坑要挖多深多宽,都有说头儿。这样才有成活率。

  难吗?不难。容易吗?也不容易。

  张小平认真地听着技术员的讲授,用心琢磨,结果他种的树成活率很高,他的造林队也渐渐有了名气。后来,造林专业队还跑到了偃师、宜阳给人种树。

  在他看来,修路、架桥、种树,都是给后代子孙造福的事。你想,自己的子孙生活在绿色的家园里,快活地玩耍,愉快地读书,长大了就是出去工作,有这么美的老家,他也会忍不住往家里跑。想想这美事,张小平心里就直乐。

  那树

  张小平成了嵩县的名人,被称为“栽树大王”。成就他名气的,是他和造林专业队员们付出汗水载下的树。

  张小平种的树多是五角枫、黄楝、侧柏等。一把锹镐、一只水壶就成了植树时的全部家当。

  在离家近处种树,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上5点半他就起床、吃饭、上山,一呆就是一天。因为刚种下的小树苗要喝水,就像小娃儿要吃奶一样,他得看着从山下抽水上来浇灌,不能走开。午饭不能回家吃,他就让人随便捎点什么,填饱肚子就行了。夜里往往是很晚了,他才披星戴月往家赶。

  离家远的时候,那就得搭建简易棚,埋锅造饭。他和造林队在纸房乡种树,这可是洛阳市荒山造林重点工程。有一次,刮大风下大雨,把他们住的棚子全掀翻了,被褥被淋湿,他们只得又重新搭建棚子,继续他们植树的活儿。手上的老茧越磨越厚,脸上的皮肤越晒越黑,一年下来,张小平的造林专业队共种植了千余亩的林木。

  这世上好多事干起来都会有风险,种树也一样。有的地方山路崎岖,坡度陡峭,石头多,挖坑难,种起树来可不容易。张小平就要求他的造林队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种树时要做到“安全第一、质量第二、数量第三”。在平地上植树则讲究“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一棵又一棵,一片又一片,张小平的造林专业队用心血和汗水托举出浓浓的绿色,在嵩县20多支造林专业队中成为响当当的“王牌造林队”。

  十几年和山在一起,和树在一起,农民出身的张小平心里也涌动着诗意。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他自学了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他想写本书,把他11年来种树的酸甜苦辣和方法经验写出来。他说,要是更多的人知道咋种树了,这地上的绿色就会更多了。

  那山

  山高路险,沟壑纵横,嵩县就属于这样一个深山区县。多年前,大片的山岭石头满坡,沙砾遍地,放牧的人也只有望望远处的荒山,长叹之后在村边徘徊。

  那山,曾是老一辈人酸楚的记忆,贫瘠与荒凉伴随着他们坎坷的人生,没有绿色没有梦想,没有收获没有希望。

  如今,在嵩县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指导下,绿色的希望已经在众多像张小平一样的造林专业队员手中播下,大片的荒山变得郁郁葱葱,红红的五角枫、翠绿的侧柏把山岭点缀得五彩缤纷,丛林深处,蜂飞蝶舞,鸟儿啼鸣,嵩县成了“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获得了“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那人那树那山,是张小平和他的同伴栽下的一棵棵嫩苗,是根深叶茂的绿树妆扮而成的秀美山川……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