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青年宫广场的前世今生
独树成林
图说新闻
洛阳网广告
抓果子
相公庄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5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相公庄
寒窑苦读出状元,“第一清官”后世传
  市区东南10余公里处的伊洛平原夹河滩上,有一个村庄叫相公庄(今属伊滨区佃庄镇)。村头竖有石碑,上书大字“吕蒙正故里” 。相传这里就是北宋名相、有“天下第一清官”美誉的吕蒙正的故乡,“相公庄”这个地名也由此而来。

  寒窑穷相公,苦读中状元

  吕蒙正生于公元946年,洛阳人,曾三次出任宰相,在民间一直口碑颇佳。看看他一生的奋斗史,确实有许多激励后人的地方。

  吕蒙正的父亲吕龟图,是北宋大官,全家从洛阳迁往都城汴梁。吕蒙正幼年的时候,听信小妾谗言的父亲,将吕蒙正母子赶出了家门。后来,母子俩流落到老家洛阳东的伊河畔,在一座废弃的砖瓦窑里住了下来。从此,母纺线、儿要饭,两人艰苦度日。

  一天中午,北面传来一阵钟声。吕蒙正以为是学堂上课,到那里一看,原来钟声是从学堂附近的一座寺院里发出来的。此时,和尚们正在用饭,他肚子饿得发慌,便上前鞠躬施礼。和尚见他很有礼貌,都乐意给他吃食。从此,寺院钟声一响,吕蒙正便去吃舍饭。利用去寺庙的机会,吕蒙正还在学堂门口“偷听”先生讲课。他的勤学精神使先生很受感动,就让他进去听讲。别人用笔在纸上写,他用指头在地上画。

  时间一久,和尚们对他天天来要饭,有些厌烦,改在饭后敲钟。吕蒙正听到钟声忙从学堂出来,去讨饭吃,可是和尚们用饭已毕,被捉弄的吕蒙正很生气。“吕蒙正,运不通,吃了饭,才敲钟。”这句在当地流传极广的俗语,据说就是一气之下的吕蒙正写在寺庙墙壁上的。

  吕蒙正的母亲,早先在娘家学过“四书”、“五经”,平时也教儿子认些字。聪明好学的吕蒙正,在逆境中早就立下雄心壮志,日夜发奋读书。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考中状元,是年31岁。寒窑中走出的吕蒙正,从此走上显赫的仕途。

  “天下第一清官” 德高彪炳千古

  除了早年的辛酸,吕蒙正的一生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他历经太宗、真宗两代,曾三度担任宰相,这一纪录在北宋只有开国元勋赵普可以匹敌。

  吕蒙正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人品。《宋史》中这样评价:“(吕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有一年元宵节赏灯,宋太宗大宴群臣。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宗说:“朕自当政之后,日理万机,从不敢懈怠,以致才有今日的昌盛景象。” 大臣们听后,纷纷赞扬皇上英明,太宗得意忘形。这时,吕蒙正走到太宗面前说:“皇上在此设宴,百姓都云集于此,放眼望去满城灯火辉煌,确实一片繁荣景象。臣不久前曾到城外,离城没数里就看到许多人面露饥色,甚至还有一些因饥饿而死的人……”太宗听到这话,“变色不言”,群臣都不敢出声。

  这一举动,需要多大的胆量与气魄!敢与天子“忤逆”,若非他素有一片忠心赤胆,一般人怎能做到?

  吕蒙正为人从不奉承,更不接受贿赂,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称。

  有一次,朝中有人想找他帮忙升官,就将珍藏的古镜献给他,并且说:“这个镜子是稀世珍宝,照200里的东西还很清楚。”吕蒙正不屑一顾地说:“我这张脸也不过和碟子一样大小,哪里用照200里啊!”那个人听后无趣而去。

  耿直、清廉的吕蒙正还做过一件“傻事”。 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吕蒙正辞官还乡,于洛阳南州坊筑造宅第,建园伊水之上。宋真宗曾“两幸其第”。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到巩义拜谒过父亲太宗的永熙陵后,到洛阳来看望吕蒙正。真宗问他:“你哪个儿子可委以重任?”吕蒙正却说:“诸子皆不足用。”之后推荐了侄子夷简。

  “相公庄”这个地名,在北宋哲宗时的吕氏族谱上就已经出现。如今,吕蒙正读书的寒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他亲手写的一首记录自己从贫寒到富贵的《破窑赋》,仍为村民广为传诵:“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雄鸡扇翼,飞不过鸦……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分;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

  记者 邓超 实习生 丁丽娜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