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马负图寺 记者 赵茂平 摄 |
|
中华文化灿烂夺目,河洛文化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文化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路径。本报6月1日刊发《十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后,不少市民和网友就“一问: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复兴原点,我们责无旁贷
不少市民和网友都认为,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挖掘“原点文化”,洛阳人责无旁贷。
网友“心洛xinluo12”说:“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象征。罗马之于意大利,雅典之于希腊,正如洛阳之于中国。而‘中国’一词,最早的意思就是专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黄河)洛(洛河)地区。”
网友“洛阳西贝风”认为,当今大国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军事、经济层面的竞争,已上升为文化和文明深层次的竞争。随着中国的崛起,振兴华夏文明的使命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洛阳肩上。“因为洛阳原本就是中国之中,河洛文化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这位网友说道。
网友“洛水青”说,当代洛阳人要做的,就是要光大“原点文化”,使今日洛阳城既有沧桑厚重的过去,又有开放包容的现在;既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有时尚和谐的现代元素,让这座千年帝都焕发新的风采。
再现辉煌,洛阳大有可为
“洛阳有非常丰富的‘原点文化’资源,比如河图洛书、都城遗存、古战场遗址等。”网友“洛水青”说,“光大“原点文化”,就要系统性、创造性发掘、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使洛阳城在洋溢现代都市繁华的同时,又显现出千年帝都的厚重气象。
洛阳的历史辉煌且厚重,在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上,我们要重视起来。网友“丝绸之路”认为,只有保护好了,才能开发利用,“洛阳人应该赶快行动起来”。
在发展历史文化的问题上,网友“丝绸之路”还建议,洛阳应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充分发挥积极性,使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文化传播与文化贸易相结合,进一步开创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打造精品,需要善借外力
长期关注我市文化发展的市民刘彦卿说,要让中华文明原点建设更好地体现出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应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大胆借用“外脑”,让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我们要集中有限的财力,争取每年都推出一项精品文化工程,坚持数年,让洛阳的‘中华文明原点’可观、可赏、可品。”他说。
“重拾昔日洛阳辉煌,必须立足于建设立体化的文明洛阳。”网友“洛阳西贝风”说,不仅要把十三朝古都的文明精华呈现给世人,还要把古都的文化经典通过官方的、书本的和民间的、网络的渠道进行强势宣传。古都文化应渗透进洛阳人的生活里去,让古都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亲密接触、并行。
“多方面发掘洛阳古文化,古为今用。”网友“洛阳西贝风”建议道。大兴古文化产业,打造一系列古文化精品项目,与旅游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此外,要有选择性地恢复一些古建筑风貌,把洛阳人的名胜古迹、名人名作、名物名吃等作为产业潜力股发掘出来。“当古都洛阳的古味浓厚了,古文明魅力多方面展现出来了,洛阳这个中华文明发展的平台就搭建成了。”网友“洛阳西贝风”说。
独一无二,打造鲜明品牌
抓住洛阳文化特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网友和市民们各抒己见。
市民刘彦卿认为,应在洛阳城市口号中凸显“文化圣城”这个概念。他说,洛阳作为千年帝都是当之无愧的,作为牡丹花城也是名副其实的。但全国有八大古都,有两个牡丹花城,两个丝路起点,至于山水城市那就更多了。“洛阳真正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应是‘文化圣城’。”他说。
刘彦卿说,以河洛文化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中国”一词、“河南”一词都是从河洛地区演变而来。同时,洛阳又是被诗词歌赋“淹没”的城市,全国没有一个城市在古文化方面能与洛阳比肩。因此,彰显洛阳作为根文化、历史文化的城市特质,就要凸显“华夏源祖”、“文化圣城”的品牌。
市民郭爱和说,洛阳的城市品牌要凸显“艺术之都”这个特点。洛阳是中华圣地,更是艺术之都,除了唐三彩,洛阳还有龙门石窟这座艺术宝库。艺术能让人们流连忘返,对于这些洛阳独有的品牌,应该将它们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网友“洛水青”认为,投入人力财力,秉承着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洛阳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创新发展“洛阳学”,在新的时代赋予洛阳新的内涵,打响洛阳的文化品牌,使洛阳真正成为世界向往的“东方圣城”。
本报记者 张贵坊 许晓洁 马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