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本报刊发的网文《十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引起了许多在洛阳工作、学习的外地人和身在他乡、心系故乡的洛阳人的关注,他们就“一问: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谈了自己的看法。
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尤守刚说:“洛阳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所有洛阳人的骄傲,也是很多外地人所向往的。但他们对洛阳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古老传说和历史遗迹上,停留在教科书和历史读物上。应当通过搭建平台,将这些抽象的印记变为形象的载体,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给世人。”
大学毕业后在洛阳当教师的刘欣是成都人,已在洛阳生活了6年。“洛阳的大气与厚重,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刘欣认为,洛阳在城市建设中可进一步将历史文化资源具体化地体现出来。比如,围绕一条街、一段河、一处园林等集中营造文化旅游风光带,可通过城市建筑风格设计、古代仪式表演等,去表现文化历史内涵,让更多的外地人通过这些具体的东西认识洛阳的历史与文化。
今年30岁洛阳籍的小茹大学毕业后便留在北京工作,对于“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的叩问,他也有所思考。“每一个在外地的洛阳人心里都有一分作为洛阳人的荣誉感,然而,在外走走看看,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有些遗憾。”小茹说,很多文化产业集中且高度发达的地方并没有多么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也没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可以利用,然而那里的文化产业却发展得如火如荼。洛阳为什么不行?这么多的资源,这么宝贵的财富,只要合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配以先进的理念和优秀的创意,就能转化为影响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本报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