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践行洛阳精神 助推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水系为韵牡丹为媒生态宜居
全力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舍生忘死为民 百姓永志不忘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生态城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6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生态城市
——访市委农工委 副书记卫中水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洛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接受专访时,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卫中水对其中的“八问:中国北方水城如何走国际生态城之路?”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建生态城市,洛阳有三大优势

  卫中水强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洛阳的优势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水资源优势。正像《十问洛阳》作者描述的那样,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五水绕洛邑”,构成了贯穿全城的庞大水系,与分属淮河和长江流域的北汝河、白河、老灌河共同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天然优势。

  二是林业生态优势。洛阳山多水多,植被良好,特别是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60%以上。近年,我市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村庄绿化工程,建设了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等一批城郊森林公园,开展了林业生态市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有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

  三是牡丹产业优势。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牡丹,在引领我市花卉苗木发展、美化城乡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升格为国家级节会,为洛阳牡丹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目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2.1万亩,两年后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亩。

  我们坚持水系为韵,治理了洛河、伊河市区段,建起了近40公里长的滨河公园以及贯穿洛南新区的庞大水系;坚持林业生态建设,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坚持牡丹为媒,洛阳牡丹产业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

  多策并举打造生态宜居洛阳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宜居洛阳,洛阳市制定了《以水为韵提升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城市区水系“一二三四五”总体布局,即一个新理念:水系为韵;二条生态带:洛浦公园和伊滨公园;三大片区:洛河以北城区、洛河以南核心区和伊河以南伊滨区;四大水源:黄河小浪底水库、洛河故县水库、伊河陆浑水库和近郊承担“引黄入洛”分水枢纽任务的金水河水库;五条河流:伊河、洛河、瀍河、涧河、黄河。

  制定《关于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和生态旅游工作的意见》,把生态旅游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制订《围绕“牡丹为媒”城市建设思路,着力打造牡丹花都的工作方案》,扩大牡丹生产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建设特色园林,提升观赏品位;加强基础研究,推广实用技术;搞好产品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发掘牡丹文化,丰富花都内涵;大力开拓市场,增强发展活力;加强交流合作,力促花开五洲;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把打造牡丹花都纳入全市经济转型攻坚战的主要范畴。

  本报记者 石蕴璞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