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格局下的成都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成都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成都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成都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都的城市经营能否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个性化之路?成都与西部兄弟城市是竞争还是竞合?休闲产业能否为未来“大成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欲策划成都,必先了解中国城市经济格局。工作室首先从中国城市格局的坐标上来定位成都:
“中国经济开始张弓搭箭。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已经形成了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塘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这三大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担任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
“三大城市经济圈为中国的经济奠定了坚固的基础,犹如一张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确立了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发展的格局。但决定这支箭的射程和威力的关键不仅在于弓,更在于是否有强有力的支点。”
“纵观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之格局,要实现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中西部的崛起。没有西部的城市化,难以想象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西部的整体发展,关键还在城市,特别是大规模城市经济圈的拉动。”
在这个引弓待发的格局上,幅员辽阔、发展滞后的西部亟需形成新的城市圈作为发力点!
中国城市经济的新格局呼之欲出——“3+1”。
中国除了上述先行一步的三大城市圈之外,还要有一个城市圈在西部异峰突起,只有从整体上真正形成“3+1”的城市格局,中国经济腾飞的夙愿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3+1”格局的“1”,只可能出现在西部!这是历史给予的一个巨大的天时!
那么放眼西部,在已经形成的几大城市经济圈中,谁能挑起大梁,扮演“1”的角色呢?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下,成渝城市圈的战略地位凸显: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西部城市轴的中心,成渝城市圈北拉西北,南带西南,东联华中,西引西藏,是西部目前唯一形成城市经济圈的区域。
据有关统计,重庆与成都的经济总量占西部12省市区的1/4。成渝城市圈的人口总数超过6000万,2002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473亿元,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成渝城市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历来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总之,成渝城市圈在经济总量上远大于可能形成的大武汉城市圈,在战略地位上更强于沿海地区可能形成的辽宁、山东、吉黑、苏西皖南四大新生城市圈。
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成渝城市圈,最有可能成为启动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取得进入“3+1”格局的入场券。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果站在整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格局发展态势的层面上去打量成都,就会清楚地看到,成都的机会和未来就维系在这个“3+1”的“1”中。
工作室认为,成都的历史使命不再是仅仅满足于作为西南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而是在“3+1”的宏观背景下,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与优势,真正成为中国东西部经济联动的主力二传手和主传动轴,而不是自我封闭、自我欣赏的老成都,不只是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
成都不仅是四川的成都、西部的成都,更是中国的成都。在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化舞台上,成都注定要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偏居一隅的成都将永远成为历史。这对成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自然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在成都、重庆、西安的“三国演义”中,成都目前的优势并不明显:
重庆占天时。依托传统的制造业基础,扼守长江上游水道门户的要冲,坐拥直辖之势,已经成为国家拉动西部经济增长的战略基地。重庆市政府在“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定位方针指导下,明确提出5年内投资6000亿元打造西部枢纽的目标。
西安占地利。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十三朝古都,拥有排名全国第3位的科教资源和排名第4位的高新区,占据西北门户的战略枢纽地位,提出了争创“西部最佳”城市的发展战略。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会成都则占人和,兼具富饶闲适、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居大西南商贸中心等综合优势的条件,在软性资源上有重庆和西安所不可比拟之处。
这3个城市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并且都有争当“西部第一城”的雄心壮志。论历史传承、科教水平,成都不如西安;论工业基础,成都不及重庆;在西部铁骨铮铮的硬汉中,成都更像一个白面书生。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的成渝城市圈只具备形态松散的雏形,成都与重庆之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竞合关系,各自为政的格局导致这里只有城市群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城市圈!
那么,面临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在成渝城市圈中,成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成都的独家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