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拍的城市定位(下)
王志纲梳理出了廊坊正面临的3个“三”并得出结论——蓄势待发的廊坊正处于经济起飞的战略转折点上。
三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廊坊堪称大北京的黄金聚宝盆。廊坊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黄金走廊之上,可同时享用京津两大城市的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高级人才、商务资讯、国际机场等高级资源;廊坊自身又有明显的环境优势和地价优势,洼地效应十分突出——不是北京胜似北京。
大河涨水小河满,廊坊同时是“京津唐金三角”和“京津保金三角”两个金三角的中心,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大北京地区的“辐辏之地”,是大北京这一“世界城市”的轴心区域。廊坊不仅拥有大北京区域富于消费力的4000多万人口的巨大市场,而且地处北京城市经济扩散的主导方向之上,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的黄金分割点上,同时承接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经济扩散,是京津两极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场中最活跃的区位——不是天津胜似天津。
二是成长优势,廊坊是大北京地区最富于成长活力的城市。廊坊经济总量不大,但运行质量很好,是河北经济增长最快和多项人均经济指标居榜首的城市。外来人口与外来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给廊坊经济注入了极大活力,位于京津唐高速科技带上的廊坊开发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据初步统计,来自北京市区的消费占廊坊消费市场的20%以上,因而廊坊是一个极具活力的消费城市。
三是环境优势,廊坊是大北京最有魅力的“移民”城市。不论是从区位、交通条件来看,还是从房价、自然环境来看,廊坊都是大北京最佳人居城市之一,具有吸引外来人口和外来投资的强大魅力。廊坊市政府较早意识到“形象也是生产力”,大力度进行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已具雏形。廊坊还是一个人口素质很高的城市。由于东方大学城的进驻,廊坊在校大学生已达6万人,占市区人口的20%,市区人口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高达50%。
三大问题:
一是龙头项目带动乏力,增长极亟待强化。开发区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已经是穷途末路。“两园三城两基地”重点项目无疑应成为增长极,但目前“两园两基地”难以率先实现超常规发展,而“三城”的开发因种种原因也不尽如人意。必须以全新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培育龙头项目,以龙头项目广泛集聚、整合、激活各种资源,形成强有力的新增长点。
二是先导产业不明晰,城市竞争力不突出。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第三产业明显滞后,业态创新不足。必须选择并扶持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先导产业,以强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城市定位不清,城市品牌较弱。“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尚未触及深层次问题——能体现城市鲜明性格与独家竞争优势的产业定位。在产业定位上,“廊坊意识”较重,“大北京意识”不足,守着首都北京,却捧着金饭碗要饭。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城市形象不清晰,没有回答廊坊是“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什么城市。
三大机遇:
一是大北京弓如满月,新廊坊箭在弦上。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大北京时代,大北京的区域经济将重新洗牌,一个新廊坊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廊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使之成为京津经济一体化最大的受益者。廊坊作为河北融入大北京的桥头堡,是将河北的车厢挂在大北京火车头上的“金钩”。以新廊坊为支点,河北将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成为大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跳出“廊坊意识”,强化“大北京意识”,乃至“全球意识”。
二是“奥运热”给廊坊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廊坊接纳因承办奥运而必然向外扩散的北京市区内的工业企业,廊坊将承接不断升温的“奥运热”所带来的“进京投资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廊坊可借势借力,抓住机遇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如体育博览、体育用品生产、体育教育(培训)、体育休闲、体育娱乐等。
三是在WTO驱动下,世界与全国的企业纷纷跑步进京,占领中国市场的制高点。然而,北京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样,只盯着世界500强,对正在迅速成长的国内企业,特别是那些对人才、信息等资源充满渴求,想在大北京的超级平台上实现第二次创业、做全国性品牌与全国市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不屑一顾的。而这正是廊坊,也是河北的巨大商机!
可以想象,在此大背景下,世界乃至全国的资源都会迅速向北京集聚,然后再以北京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廊坊作为承接其扩散的近水楼台和河北的“金钩”,如何以主动的姿态大口吞吐和消化大北京超常规发展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与商机,是廊坊乃至河北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战略问题。
因此,廊坊的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把自己这节车厢挂在北京这个火车头上。既然要挂上北京的火车,把河北的廊坊变成北京的廊坊,最大限度地缩短廊坊与北京的心理距离,就要有超级题材,不能用手扶拖拉机挂火车头。
问题的关键是,到哪里去寻找那个能够下出“金蛋”的超级题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