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在尊重、认识、掌握和运用规律等方面有许多好思路、好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环境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的实现载体和表现形式,涉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核心要求是统筹协调好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现阶段,在采用法治的、科技的、行政的措施的同时,洛阳更应探索通过利益调节机制来全面提高各利益主体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律,更加注重采用经济的(市场的)和社会的举措来破解环境损害和环境违法问题。
二、污染减排是保障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要确保“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洛阳的实际形成倒逼机制。为此,要算好几笔账:洛阳市主要污染物现状排放量;“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及城镇化率的提高新增排放量;通过结构、工程和管理举措削减的排放量;“十二五”期间洛阳市的环境容量及潜力。据此,提出各县(市)区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以促进各地的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充分发挥污染减排倒逼机制在实现“六加一攻坚战”中的促进作用。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分区密不可分,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有机、有效衔接极为重要。要确保洛阳市各类规划的严肃性、稳定性和延续性,现阶段,必须围绕“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总体布局开展工作。应着力调整“一中心”的产业结构,坚持“退二进三”不动摇。否则,新的“城中厂”的不断出现将为未来的发展制造很多障碍,更不利于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实现。应着力加快“三板块”的融合发展,坚持“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不动摇,自觉遵循“三大规律”,通过转变思想、思维、领导和工作方式,努力将“六加一攻坚战”的成效体现在“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带状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目标(形象)上。应着力调整“五组团”的产业布局,坚持集聚、集约发展不动摇。否则,各县(市)区脱离规划“哄抢”项目,你有我有,不强、不优、不特,最后大家一起“死掉”。应着力调整“四支撑”的产业形态,坚持“三篇文章”一起做不动摇。因为有差异,所以要规划布局、政策倾斜;因为有差异,所以要遵循“三大规律”探索差异化的科学发展与考核目标(指标)体系。
四、在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栾川县已经先行一步。通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县和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这一载体,栾川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探索出有效的工作方法。下一步,我们应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河南省关于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思路、任务和举措,积极有效地总结推广“栾川模式”,注重在结合上下工夫,自觉践行“三大规律”,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有新作为,努力将洛阳打造成为河南省的生态屏障。
五、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要件之一就是解放思想。思想是否解放的关键是当地的社会文化底蕴。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神奇地将“海派文化”与“巴蜀文化”(或“巴渝文化”、“码头文化”)有机融合利用并发扬光大。我们一直说洛阳市是历史文化名城,那么现代洛阳的人文环境与文化内核究竟是什么呢?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