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田俊荣 崔鹏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正确判断方位
三个“没有变”中,最核心的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然而,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这些特征表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
扭住“一个中心”
三个“没有变”字字千钧,深刻地启示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如果没有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我们就不会有抵御复杂风险、应对严峻挑战的强大实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自此,中国走上了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文明之路、崛起之路。
经验教训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历史的、必然的、正确的选择,什么时候动摇了“一个中心”,变成两个或多个中心,党和国家就会迷失方向。“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指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说的这番话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今天三个“没有变”的国情,面对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我们更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也不会过时。
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没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能“以GDP增长为中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今天的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走科学发展之路,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着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天的发展应当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民众能否从发展中分享红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发展是否支持。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使发展真正造福人民,使人民真正成为发展的主力。
深刻认识三个“没有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