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兵在机房工作。 |
|
核心提示
她们能在3个月内熟记1000多个电话号码及数百条勤务用语和代号;她们可以“辗转”数个阵地,在方圆100多公里内成功传递指令;她们频频“献声”,却很少“现身”,她们就是话务女兵——一个鲜为人知的军人群体。
今年,驻洛63886部队通信总站的话务女兵中队由于业务出色,被总部授予“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昨日,以通信总站话务女兵为素材而创作的《三个女兵》纪录片开拍。我们和拍摄人员一起,走近了这群“闻声不见人,指令传万里”的女兵。
1 1000多个号码信手拈来
1000多个电话号码、数百条勤务用语和代号……这些枯燥的东西,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全部熟记?通信总站话务女兵的答案是——3个月!
在去年10月的全军话务纠察考核中,今年22岁的杨秋萍就因为惊人的记忆力,被评为“总部优秀话务员”。杨秋萍2008年入伍,现已挑起了话务通信的大梁。机房内,杨秋萍总是迅速拨通所有用户提出的电话转接要求,1000多个号码信手拈来,而且不会出错。
杨秋萍“信手拈来”的本领不是天生的。和战友一样,她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苦练:每天死记硬背。无论是在学习室还是在宿舍,几摞厚厚的号码簿几乎与杨秋萍形影不离,甚至在梦中,她都会对电话号码“念念不忘”。
渐渐地,杨秋萍摸索出了背电话号码的“道道儿”——她和其他女兵们结伴学习,采取一人提问、其余人作答的方法,循环加大背诵号码的数量;她们还创出了“谐音记忆法”、“形象联想法”等,用顺口溜、注释来帮助记忆。最终,她们在上岗前都达到了熟记1000多个电话号码、数百条勤务用语和代号的要求。
2 “找人”,不许说放弃
如果说熟记号码是话务女兵的“上岗通行证”,那么业务中经常遇到的“找人”情况,则是对她们能力与速度的一大考验。
由于部队职能的特殊性,除了电话转接业务之外,通信女兵们还经常会接到对方要求“找人”的电话。“通常打来这种电话,不是上级首长要传达命令,就是有紧急任务需要派遣,所以务必要找到人。为了不影响其他业务呼入,在时间控制上也很严格。”女兵中队的中队长曲杨杨说。
2010年6月的一天晚上,值班女兵马晓接到了一个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对方点名要求找首长,可是报出的姓名却是马晓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经过多方询问,马晓才得知,对方要找的是一位已经退休十几年、档案也早已转出部队的老干部。当马晓告知对方这种情况不再属于话务工作范围后,对方依旧请求帮助找人。
于是,从当晚7时起,马晓先从机关干部处查起,拨打了整个部队科室的电话,询问了所有可能知道此人近况的同志,最终在另一位退休老干部的帮助下,查到了被找人的手机号码。等到马晓将双方的电话接通后,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其间,马晓还手不停歇地及时转接了数十个业务。
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让马晓在话务竞赛中的成绩常常排名第一。2010年11月,她被评为“总部优秀话务员”。
3 小女兵的大责任
在通信总站的机房内,女兵们戴着耳机,在不间断接听电话的同时,手指在机台上上下翻飞,随时转接和发出各项指令,没有犹豫和停顿——这是过硬记忆和指上功夫的完美契合。
曲杨杨介绍,不停敲击键盘,很快就会手指抽筋、手腕发麻。平时,女兵们随时都在敲击任何可以用来锻炼的东西,比如桌子、椅子甚至自己的腿面,只为了提高手指的灵活度。
话务女兵的年龄大多只有20岁出头,她们却扛着大任务:手中的一根根线路,可能传递着部队首长的重大决策;在接通的电话里,也许就藏着千军万马、雷霆万钧……
有一次,总部首长来洛视察部队的演习情况,因为参演部队多,进入实战阵地后不许带手机,全凭临时架设的通信线路保持联络。恰在此时,总部有一项紧急事件需要请示首长批复,话务女兵的呼叫在辗转了数个阵地、涉及方圆100多公里的范围后,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处于绝密的军事场合,比如作战演习等情况,通信总站就是连通各个部队之间的唯一桥梁,指挥将领也凭借着这条线路发号施令。毫不夸张地说,话务女兵的责任极其重大。”曲杨杨说。
记者 李岚 见习记者 李黎 通讯员 姜殿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