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提起养老院,老城区的刘女士感慨良多:在一家养老院,她母亲摔折了手臂,而在另一家养老院,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让她不由赞叹。养老机构如何才能良性发展?
1 养老院里老人摔伤了
刘女士说,当初因为条件所限,老人在家中无人照料,她决定把90多岁的母亲送到养老院。实地查看了多家养老机构后,她选了离家近的一家,费用为每月800元,对方承诺吃住有人照料。
可没想到,7月一天清晨,她母亲在养老院里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导致左手臂骨折。同屋另一位近80岁的老人说:“当时护工还没上班呢。”刘女士说,她让母亲住养老院,为的是让老人得到更加精心、专业的护理,看着老人忍痛蜷缩在床上,她除了伤心还很气愤。
后来,几经波折,她又给母亲找了一家养老院。这回她和母亲都很满意。
2 两家养老院差别很明显
近日,在刘女士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她母亲先前住的那家养老院。午后天气很热,很多老人蓬头垢面,屋内有明显的异味,老人们的衣物、食物杂乱地堆放在床上。刘女士说,咸菜、豆腐乳,配上稀饭,经常就是老人们的晚饭。而在我们参观的半小时内,院里竟没有见到一名护理人员。
随后,我们一起来到她母亲现在住的养老院。
走进这家养老院,翠绿的植物随处可见。老人们坐在舒适的空调房内,安静地看着电视,房间里十分整洁,没有异味。马老太太今年76岁了,她说,这里24小时都有人看护,每天都有人带着她锻炼,每顿饭都有两样供选择。“我住过6家养老院,这里最让我满意。”马老太太说。
两家养老院内,最明显的不同还是老人们的表情。一家养老院里的老人几乎都面无表情,而另一家养老院里几乎每一位老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3 不是仅仅把老人养起来
记者从市老龄工作办公室了解到,我市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有40余家。我市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选择面依旧较小。
农工党洛阳市委副主委刘宏平对我市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一直很关注。她认为,若想使养老机构得到良性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养老事业的引导和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养老的地方性法规和服务标准,为养老服务划定“方圆”,保障养老服务质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动员社会低保人员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既解决了就业,又促进了养老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公益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
刘宏平还提出,现在一些二级以下企业医院病人少,效益一般。政府可以把部分企业医院改建为公益性老年护理院或临终关怀医院,既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又能改善这些企业医院的经营状况。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康复和养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鲁献斌认为,现在社会上关于养老问题存在误区,许多养老机构建立在把老人“养”起来的层面,条件十分简陋,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养老康复的更高要求。
为此,市第一人民医院伊滨区医院计划设立生态康复创业养老中心。据悉,这个生态康复创业养老中心由养老居住区、保健养生区、文化娱乐区、传统工艺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等“五大区域”组成。将来,那里不但生态环境优美,康复医疗设施齐全,而且下设养殖、种植、文化艺术等产业园区,老年人能够进行人生的二次创业,使他们的价值在社会上得以重新体现,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精神愉悦度。
见习记者 寇玺 记者 马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