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关公首登国家名片 古都借力关公文化
洛阳人口信息“电子地图”即将面世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关公首登国家名片 古都借力关公文化
□记者 邓超 见习记者 蒋颖颖 通讯员 崔林林 文/图
  关公塑像(资料图片)
  邮票《夜读春秋》
  小型张《关公像》
  邮票《千里单骑》
  核心提示

  9月中旬,中国邮政将在全国发行关公特种邮票,这也是我国第一套关公邮票,它将成为世人了解关公和关公信俗文化的新窗口。届时,我市将在今年的关林朝圣大典上隆重举行邮票发行活动。

  经过千余年的传播、推崇,关公已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敬仰、祭拜的神祇。关公与洛阳有着怎样的渊源?传播甚广的关公俗信文化有哪些精神内涵和特质?在关公文化的千年流变中,洛阳又起了怎样的作用?作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洛阳将如何打好这张优质的文化、旅游宣传牌?这都是我们在关公首登国家名片后,应该追问和思考的。

  1 千古一将 “头枕”洛阳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如此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就是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名将,《三国演义》里被描述成万人可敌、忠义双全的“武圣”关羽。

  这位“武圣”与千年帝都洛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人们经常这样评价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在60年的生命中,他演绎了几乎完美的传奇人生。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强力镇压。在涿郡(今河北涿州),当时20岁刚出头的关羽结识了正在当地聚众起兵反抗义军的刘备和张飞,三人志向相投,遂桃园结义。自此,关羽始终忠心耿耿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

  之后,关羽策马横刀,南征北战,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的人生壮歌。《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更是花团锦簇、异彩纷呈,既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的传奇,让人击节赞叹,也有“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憾事,让人唏嘘不已。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曹操)正月至洛。(孙)权击斩(关)羽,传其首。”这就是“勇冠三军”的关羽最后的结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孙权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援兵又迟迟不到,无奈只好退守麦城。拼死坚守月余后,在十二月的突围中关羽不幸被擒,随后被孙权部将潘璋所杀。孙权因为害怕刘备起兵报复,便连夜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洛阳。身在洛阳的曹操识破了孙权嫁祸于人的阴谋,且素来敬佩关羽的为人,遂以沉香木为身躯,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以王侯之礼在洛阳城南厚葬了关羽,墓地就是现在的关林。

  2 关公信俗 洛阳为源

  关公厚葬洛阳后的千余年里,各朝统治者对他的加封一直不断,民间对他的供奉、敬拜也日益普及。关公受到“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以至褒封不尽、庙祀无垠”的崇高礼遇,围绕他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中华民族心灵和传统美德相契合的关公信俗文化。

  洛阳关林管理处处长郭挺彩介绍,关公信俗在洛阳的产生、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产生期】关羽从民间祭祀进入国家祭祀行列

  隋、唐是关公信俗的产生期。在这个时期的洛阳地区,关于关公的神话传说开始出现,关公显圣护民的故事日益增多。唐上元初年(公元760年),唐高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建武成王庙,选历代名将64人从祀,关羽排第14位,享受国家祭祀。关羽由此从民间祭祀进入国家祭祀行列。其时,洛阳民间以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公的生日,常常隆重祭祀。在宫中、民间,悬挂关公神像开始盛行起来。

  【发展期】关羽由一代名将变成神明

  宋、元是关公信俗的发展期。这个时期,随着封建王朝的加封、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关羽由一代名将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神明。在洛阳,关公信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壮大时期。历史资料显示,北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关羽被封为“忠惠公”;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关羽被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其中的200余年间,随着崇信人员的增加,初步形成了每逢初五、初九、十三祭拜关公的习俗。其中,尤以五月十三诞祭最为隆重。因为祭祀者众多,洛阳关林附近聚集了许多以贩卖香箔、蜡烛为业的经营者。

  【鼎盛期】关羽替代姜子牙成为武庙主祭神

  明、清关公信俗的发展进入鼎盛期。明代以后,关氏后裔已开始有专人守墓,过去配祀武成王姜子牙的关羽也替代姜子牙登上了武庙主祭神的位置。农历正月十三、九月十三的春秋二祭已列为国家祭祀。在洛阳,朝廷遣官或地方官员主持的祭祀活动已成定制,五月十三诞祭活动更加隆重,表演更加丰富多彩。以庙会为表现形式的关公信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大活动。关林周围,在原来的香箔、蜡烛商易活动基础上,又增加了小吃摊等。这些外来的商户或香客,有的择地建房,逐渐在关林周围形成了村落。

  “关公信俗,说到底就是以中原传统儒家文化为根本的信俗文化,是中原正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毫无疑问,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和河洛人的故乡,洛阳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发展、推广关公信俗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郭挺彩说。

  3 关公文化 包罗万象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能被儒释道三教共尊、庙祀无垠的历史人物只有关羽一人。从最初的地域崇拜到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中国历史传统中独具特色的关公文化,蕴含了太多的伦理道德理念,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共同需要。

  郑州大学教授、民俗专家高天星说,关公文化能长久兴盛、广布各地,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原因一】关公功业的魅力

  关公之忠,誓死不事二主;关公铭记情谊,曾义释曹操;关公为人仗义,他义结桃园,肝胆相照;关公勤奋好学,废寝忘食,夜读《春秋》,富有学养;关公平时扬善惩恶,仁达天下;关公力斩颜良,孤胆单刀会鲁肃,骁勇神武。这符合普世民众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诉求。

  【原因二】工商业者的信仰

  关公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在于不同行业,特别是广大工商业者对他的尊奉,如在商贸物流发达的地区广建关公庙宇;晋商、徽商、陕商、豫商、沪商、津商、湘粤之商,都对他的诚信仁义精神大力张扬和传播;举凡司命禄、佑选举、治疾病、除灾害、驱邪恶、诛逆叛等佑护职能,均附加在关公名下。

  【原因三】释道两教的尊奉

  佛教、道教均把关公作为教门神祇,作为日常祭祀的神灵,佛教奉他为护法伽蓝,道教尊他为“老龙”。这对关公俗信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宣传效果。

  【原因四】文学艺术的升华

  经典小说《三国演义》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除了小说之外,戏曲艺术如京剧、昆曲、秦腔、晋剧、豫剧、越剧、楚剧、汉剧、越调等地方剧种以关公为主角的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入民心。另外,不同时代画家的绘画,众多民间艺人的版画、年画、门画、雕塑也创作了大量关公艺术形象。

  4 借力关公文化 华裔情聚河洛

  关公文化被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尊崇,又与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一脉相承,洛阳又拥有建庙最早、唯一林庙合祀关公的圣地关林。弘扬关公文化,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洛阳一直在不懈努力。

  1993年10月25日,经洛阳市政府盛情邀请,台湾省宜兰县260余人的特大朝拜团来关林朝拜。这次祭祀活动取得成功,为以后举办更大的关公拜祭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4年,第一届“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国际朝圣大典”在关林成功举办,参加本次大典的各界嘉宾共120人。此后,为迎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我市又相继举办了两届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包含“忠义仁勇”精神的关公文化,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亲情沟通的交汇点。

  从2000年开始,“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文物局和关林管理委员会承办,全面恢复传统祭祀方式,规模更加盛大,影响更为广泛。

  2008年,“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在我市举办,第一次将大典作为海内外商贸界人士祭拜关公和经济合作的平台。同时,我市还举行了第一届“海内外同祀关庙联谊和关公文化研讨会”。一时间,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成为拜祭关公、宣扬关公文化的盛会,也为海内外华人齐聚洛阳、共商发展大计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

  5 关圣文化产业园呼之欲出

  自1994年至今,我市已成功举办了14届洛阳关林朝圣大典,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每年的河洛文化旅游节,来洛阳参加关林朝圣大典、感受关公信俗文化,成了许多返乡寻根问祖的华人华侨最大的期盼。

  记者获悉,为了将这一海内外华人沟通亲情、商贸洽谈和经济合作的盛会办得更好,进一步挖掘关公文化内涵,我市正在筹建关圣文化产业园。

  “在关圣文化产业园里,围绕关公文化,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产业开发等多个方面将融为一体。”郭挺彩说。目前,关圣文化产业园已入选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重点项目,相关部门正在全力推进。到7月底,关圣文化产业园的概念性规划建议已完成,目前正在联系确定规划设计单位。

  郭挺彩表示,他们将继续对关林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改造,为关林庙会、国际朝圣大典等关公信俗活动的举办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