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胡瓶弓韬不起眼 折射中西大交流
秋季凉爽利于白内障术后恢复
警民面对面 恳谈促和谐
多项举措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胡瓶弓韬不起眼 折射中西大交流
  弯月弓韬
  胡瓶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前面,我们讲述的都是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崔氏墓壁画的有关情况。日前,随着市古代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这些壁画的进一步清理、修复,又有许多新的亮点呈现在我们眼前:如在胡人牵驼画面上,骆驼背上背负的一件胡瓶;再如出行图中仪卫武士腰间佩戴的弯月形物品弓韬。这些物品看起来虽然很不起眼,实际上却因其来源特别,折射出了唐代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1  唐代饮酒风催生胡瓶盛行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唐氏墓壁画中的胡人牵驼形象,胡人逼真的神态,骆驼矫健的身姿,都让我们感慨古人绘画技艺的高超。

  可是,如果不是市古代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苏东黎的提醒,我们几乎不会注意到,在骆驼的背上,还背负着一件短颈、厚唇、圆鼓腹、平底的瓶子。这个瓶子是干什么用的?它的存在能证明什么?苏东黎说,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瓶子,这种被称之为胡瓶的器物,实际上是外国人的一种宴饮容器。随着唐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种瓶子逐渐流入中国,并在唐代饮酒文化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苏东黎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鼎盛的时期。在反映唐代贵族生活的唐墓壁画中,就有大量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和器物,胡瓶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些造型不同的胡瓶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外国器物在唐代中国流传经历的三个阶段:初入阶段、被模仿阶段和完全中国化阶段。

  瓶字之前为何冠一“胡”字?其实,“胡”有很多种解释,笼统地说主要是指外国或异族。美国著名汉学家和语言学家谢弗认为:“胡”在中国古代专门指称中原王朝北方边境地区的邻人,但是在唐代,“胡”主要指西方人,特别是用于称呼波斯人、天竺人、大食人以及罗马人等。因此,这一时期从以上地区传入的壶瓶泛称胡瓶。

  据介绍,胡瓶最早出现在希腊和罗马时代,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东征及与东方人的贸易而向东传入中亚和埃及等地区,在南俄罗斯草原一带更是随处可见。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贸易日渐繁荣,大量的外国器物进入中国,胡瓶也在其中。长安、洛阳及周围地区成为外国器物的汇聚地和中转站,包括胡瓶在内的外国器物经由长安、洛阳向东流传一直到日本和朝鲜等国。

  在唐代,随着胡瓶数量的不断增多,它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据记载,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安禄山向唐玄宗进献的金银器物中就有胡瓶两件。可见,胡瓶已经成为唐代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用品。看到胡瓶在贵族中使用普遍,平民百姓也纷纷使用陶瓷和三彩模仿品“赶时髦”。据介绍,唐时来华学习的日本人就曾将胡瓶及其名称一并带回日本,并一直沿用至今。

  苏东黎说,唐朝胡瓶盛极一时,与当时社会盛行的饮酒风气密切相关,当时上自皇帝下至百姓普遍饮酒,史书中有关文人、武人嗜酒饮酒的记载很多。

  2  弯月弓韬见证中西兵器交流

  除了骆驼背上的胡瓶,还有一个小物件让研究人员非常兴奋——佩带在仪卫武士身上的弯月形物件,学术名称为“虎韔(chàng,古代装弓的套子)豹韬”。

  虎韔豹韬在画面的哪个部分?苏东黎介绍,在唐氏墓墓道东壁壁画北端,一人头裹幞头,面部部分残缺,身穿圆领桃红色宽袖长袍,腰部左佩虎、豹尾饰(弯月形物品),右佩箭袋,上身微微前倾,呈现出迎接主人的姿态。在崔氏墓壁画同样位置,一人形象头部脱落,身穿橙红色交领束腰短袍,右手持弓,斜挎右肩,腰佩箭囊,另一侧佩带有类似鹰头虎皮纹饰带(弯月形物品)。

  这两个人物是什么身份呢?苏东黎说,唐代的仪卫一般着袍服黑靴,衣服的颜色有红、绿、青、白,他们最主要的随身佩器有三,即弓箭、胡禄(箭囊)和横刀。因此,根据画面可判断此二人为仪卫图中的仪卫武士。

  那么,佩带在仪卫武士腰间的弯月形物品是装饰,还是他们的猎物?通过研究,苏东黎认为这应该是弓,确切地说是藏弓于内的韬或韔,即装有弓的弓袋。通常情况下,在壁画中表现弓的多是装弓用的弓袋,有虎皮或豹皮纹路,表明弓袋为虎皮或豹皮缝制而成,即所谓的虎韔豹韬。

  据介绍,弓韬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军事装备,在画像砖、画像石、墓葬壁画、石雕中都出现过。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弓韬有4种:长筒形、三角形、刀把形和弯月形。在中原地区,出现最早的弓韬是汉孝堂山画像石宗骑马武士身上所佩带的弓韬,为长筒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弓韬的形状大多为三角形或刀把形,一般弓不能全部纳入,外面会露出很长一节弓杆,韬口较大,制作材料大多也是皮革。

  隋唐时期的中原地区,弯月形弓韬开始流行起来。在河西地区,北朝晚期已经有所使用;在新疆地区,公元5世纪~6世纪(相当于北朝时期)已经开始流行。在新疆石窟壁画中,也已出现弯月形弓韬的形象。

  苏东黎说,根据史料记载,弯月形弓韬出自西亚的波斯、安息帝国,沿着丝绸之路绿洲道传入中亚的河中(见注释①)、新疆,再传入河西、中原,曾出现在从西亚至东亚的广大地区。因此,弯月形弓韬应当是西域文明的产物,其传入中原正是西域兵器影响中原的一个明显例证。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中,弯月形弓韬主要出现在西安,在洛阳还是首次发现。因此,别看这种弓韬不起眼,却为我们研究古代军事用具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洛阳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

  记者 李燕锋 见习记者 崔晓彧

  注释① 河中,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为古代欧亚陆路主商道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中国古代称之为“河中”,近代称之为“河中地区”,现代称之为“中亚河中地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