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8月,《安阳发展观察》刊发了署名“李南沉”的调查报告《新加坡印象和启示》。文章从多方面深刻剖析了新加坡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成功创举、成熟经验以及对当前我国发展和基层县区工作的启示。本报今起摘发此文,敬请关注。
【新加坡概览】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出口处,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国土总面积约有700平方公里。
新加坡人口约有508万,其中华人约占76%,其余为马来人和印度裔。
新加坡1965年建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交通枢纽。
2010年,新加坡GDP达2955亿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3元人民币),财政收入将近500亿新加坡元,人均GDP排名世界第20。
新加坡的政治
在政治体制上,新加坡实行的是元首制,即民选总统。
新加坡建国后的40多年中,一直是“一党长期执政”和民主选举条件下“多党并存”的状况。
1954年,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推动下,人民行动党成立。
1965年新加坡建国,30多岁的李光耀当选首任总理。
至今,人民行动党已经执政40多年。新加坡的政治行政体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行政管理唯民意是从、注重实效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遇到困难,总是通过人民参与、共同商议的办法解决。
因为每5年要经受一次选举的洗礼,人民行动党时常自我警告:得不到民心,就得不到选票。
人民行动党细致入微地执政为民,集中体现在“其居者有其屋”的治国方略中。从建国开始到现在,政府为80%以上的老百姓解决了住房问题,并由此具体延伸到:
(1)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社区活动场所、图书室、小贩中心,甚至居民生活走廊等生活设施都由政府主导;(2)设立民情联系所,加强与民众的联系,深入关心人民的疾苦;(3)设立国会议员会见选民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接待选民,听取民意,帮民解忧;(4)在报纸上开设专栏,进行政府与民意的交流;(5)具体解决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的问题;(6)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7)以国家与人民生计为目标有效利用土地,一切建立在照顾民生之上;(8)有组织地让民众参与各类规划评估的运作。
让我们再看看新加坡的“二八现象”:
(1)80%是国有土地,20%是私有土地。但国家的土地收益80%来自私有土地,20%来自国有土地。(2)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住在政府所建的组屋,20%以下的富有者住在高价的私人公寓。(3)经济总量80%以上是私营经济,20%以下是国有经济,但国有经济通过基建、控股、金融政策,实现了对私营经济的掌控。(4)交通、新闻媒体的80%股份由私企持有,政府占有20%的股份并加以引导,实现了方向上的控制。(5)医疗、教育等方面也是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享受公费,20%以下的富有者自己负担。
(二)公务廉洁高效
人民行动党造就的新加坡政治是“精英政治”,他们对精英的定义就是有能力、热心社会事业、取得社会声望且廉洁的人。
新加坡在公务员选拔上,实行精英领导、以人为本、法律严酷、大众至上的原则。
新加坡公共行政的基本理念是“处处为人民着想”。
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新加坡政府必须争取公众的支持,对影响人民现实利益的政策的实施不会操之过急,政策一旦制定,方法可变,政策不变,坚决执行,保证政治清明和高效运行。
公务员的待遇保持在比全国公私企业管理层略高的水平。
(三)危机意识强烈
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新加坡人危机意识深入骨髓,这激发了他们独特的进取精神:求新求变、勇于开拓、发挥创意、寻找突破。
可以想见,强烈的危机意识也必将使新加坡的领导人正视自身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巧妙地规避消极因素的影响,创新发展,进一步走向辉煌!
(四)以人为本、多元融合
新加坡把全球竞争力理解为:政府的推动力,行业的协作力,企业的凝聚力,个人的生产力。
新加坡对人才和技工不是称为人力资源,而是当做人力资本。
新加坡在实行西方法制的同时,也倡导东方价值观、家庭价值观。
民众融汇中西文化形成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新加坡始终保持着经济的繁荣和枢纽地位,文化的多元和融合共享也得以让人民幸福、安康、快乐。
新加坡多年来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城市竞争力第一名,个别年份排在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