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搬出大山富路宽
新加坡印象和启示(3)
市直部门单位集中整改结果公示(6)
我市成省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基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搬出大山富路宽
  (上接01版)    

  差别化扶持,确保“搬得出”

  因为贫困,很多群众急着搬迁却无力“出山”。

  为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我市开始对搬迁户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实行分类补贴,确保群众能够“搬得出”。

  根据搬迁户贫困状况,中央专项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用于贫困户建房补助和新建搬迁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县、乡财政安排的资金和部门资金主要用于安置地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差别化补贴资金实行“明白卡”制度,确保每一户搬迁户明白资金补贴情况,并采取“一折通”方式将搬迁扶贫补助资金快速安全地直补到户。

  新安县石井乡杨家庄村共有96户400多口人。2008年,该村实施整体搬迁时,市、县对30户无能力搬迁户采取了差别化扶持政策,在每户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对每户分别增加补助1万元,最高补助达3.5万元,最终使462名农民全部搬出了大山。

  我市实施搬迁扶贫差别化扶持政策以来,共有8个县799户贫困群众从中受益,每户最高补贴达5.5万元。

  “四个集中”安置,确保“稳得住”

  搬出深山,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让搬出来的农民“稳得住”?

  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是关键。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搬迁扶贫新村共修建硬化道路375.7公里,建桥涵26座,架设电路349.4公里,安装变压器35台,安装供水设备45台,铺设管道438.4公里。

  现在,搬迁户不仅用上了沼气、电话和电视,还能就近到村卫生室就医,子女能在居住地就近上学。所有搬迁新村都建起了村部或社区办公室、超市,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修建了文化娱乐广场。“住有新居、饮有净水、行有砼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实现,使搬迁群众过上了城镇化生活。

  选好安置点是依托。

  为立足长远,从根本上保障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我市在搬迁地点的选择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如今,在汝阳县府店乡牌路村,近500名群众告别深山住上楼房,一座漂亮、别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为青山绿水之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为给村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对该村实施搬迁扶贫时,市扶贫办充分考虑区位优势,将新址选择在离西泰山风景区最近的地方,让搬迁户经营农家宾馆、旅游购物商店等项目,并给这个安置点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风情小镇。

  2006年至2010年,我市先后在嵩县白云山、栾川重渡沟、汝阳西泰山、宜阳花果山、洛宁神灵寨、新安龙潭峡等景区建搬迁安置点11个。搬迁户利用旅游资源办起了家庭宾馆、饭店等,繁荣了生态旅游,增加了自家收入。

  此外,我市还通过放开户籍管理、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群众搬到城镇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支持其从事经营或创办企业。

  在嵩县饭坡乡、木植街乡、九店乡等地的搬迁点,政府结合小城镇与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搬迁户经商创造了条件。洛宁县建立了搬迁扶贫就业基地,将全县搬迁户中的大部分女劳动力安置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扩玩具公司就业。

  2006年至2010年,全市有68个新村建在城镇附近和商贸区附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餐饮业等服务业。

  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从今年开始。今年,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明确了搬迁扶贫工作思路:围绕城镇和社区建设搬迁点,使搬迁户向县城集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向产业集聚区的生活区集中,向旅游景区服务区集中,提升搬迁扶贫的集聚度、集中度、集约度。“四个集中”让搬迁群众可以利用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提高生活水平。

  2011年,全市在7个县规划建设12个搬迁扶贫新村,其中县城附近的2个,乡(镇)政府所在地8个,产业集聚区生活区1个,旅游景区服务区1个。“四个集中”的实施,使搬迁群众一入住,就能享受到城镇化的生活。

  拓宽就业渠道,铺就致富路

  确保“稳得住”,还得“能致富”,拓宽就业渠道是根本。

  我市引导搬迁群众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烟叶、林果、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结合农村户用沼气,积极发展养猪、鸡、鸭等家庭养殖业;利用当地山多、树多尤其是经济树种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经济林,并鼓励、引导搬迁农户承包的土地、山林等资源以租赁、转包、入股等形式进行使用权流转,让有经营能力的农户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营收入;积极实施“雨露计划”,从培训着手,对所有的搬迁户子女进行免费培训;由政府统一组织劳务输出,帮助每个搬迁户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变“输血”为“造血”。

  在嵩县黄庄乡河东村,搬迁农户张忠献利用自家的旧房屋发展养猪业,年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孙艳风承包了村卫生室,年收入超过3万元;村民黄会朝在县城开了一家装修门市,年收入5万余元……

  目前,搬出深山的群众中,85%以上实现了一户至少有一人外出或就近务工;90%以上的群众不仅实现了脱贫目标,还有了稳定收入。全市已有73个搬迁扶贫新村(点)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有7个搬迁新村成为农村新型社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