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明堂: 隋唐城第一高楼  武周朝政治中心
齐州终得道箓  诗仙实至名归
夫妇赏杂剧 一宴近千年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齐州终得道箓  诗仙实至名归
□赵荣珦 徐晓帆
  和杜甫、高适辞别后,李白到陈留访采访使李彦允,由李彦允介绍,他又到齐州(今山东历城)紫极宫访道士高如贵。高如贵为李白亲授道箓,至此,李白成了道门内一位名副其实的道士,也算圆了他数十年问道、学道梦。李白受道箓后,心存感激。不久,高如贵要北行,李白设宴款待,并作《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一诗纪念。李白在诗中表现出对高如贵的崇敬,诗曰:“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离心无远近,长在玉素悬。”

  为了巩固受道箓的信念,李白又北到安陵,请当时著名的高道盖还为他造真箓,又作长诗《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纪念:“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悬河与微言,谈论安可穷?能今二千石,抚背惊神聪。挥毫赠新诗,高价掩山东。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风。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丹田了玉阙,白日思云空。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三灾荡璇玑,蛟龙翼微躬。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黄金满高堂,答荷难克充。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fēng)。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此诗描述了盖还道士的道行及在山东的影响,并写了真箓的作用,批判了世人追求名利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实实在在回归道门的平静心态。

  李白入道后,把自己从前学道的经验体会,认认真真地作了一次总结。在长诗《草创大还赠柳官迪》中,他详述了自己所创“大还”内丹的渊源、方法、名称来历和功能,直通《道德经》《易》《周易参同契》,因此,名为“大还”,实际为“大还丹”的略称,可以说是道家的上乘功法,他练得炉火纯青。在诗的最后,他道出了自己创“大还”的思想目的:“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鸾车速风电,龙骑无鞭策。一举上九天,相携同所适。”这是李白从青少年时便开始热爱道教,于风华正茂之时在洛阳、嵩山专心致志学道三年多的圆满结局。这是时代使然,是大唐自开元盛世之后走向下滑之路的结局,也是李白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局。

  李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尽管他仗剑漫游,广交时人,以他慷慨激昂、波澜壮阔的诗文闻明于世,颇得世人的赞许。但在一个维系了数千年、统治结构相当缜密的封建帝国里,像他这样的人,能到什么位置?能当多大的官?而他的上司们,能需要他才智的几分之几?有没有“羡慕嫉妒恨”?在那个权贵横行、结党营私、充满阿谀奉承的社会,谁能接受他的不屑与鄙视?谁能容忍他的傲岸不屈?因此,李白在朝中为官必然是昙花一现,他注定会被冷落。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白在中国文坛却如珠穆朗玛峰般高耸入云,一览众山小,至今无人逾越。

  李白的诗歌属浪漫主义,汲取了日月山川的营养,也汲取了道教的精华。在洛阳、嵩山学道期间,他直接向道、崇道的诗作不胜枚举,在他一生中,许多名作飘荡着道家的影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了道,他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有了道,他神游八极,如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他以仙人的姿态,一扫世俗的尘埃,展现令世人眼花缭乱的诗才。他最终成为道士,一点也无损于他的光环,就如同后来白居易入佛,虽整天口诵“南无阿弥陀佛”,但《长恨歌》《琵琶行》仍在世人心中激荡。

  洛阳称“三教祖庭”,道教发轫于此,儒学滥觞于此,佛教首传于此。唐代三大诗人都在洛阳居留多年,李白崇道,杜甫崇儒,白居易崇佛,三家鼎立,三星高照,闪耀在洛阳的天空。

  (全文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