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没有鼓的洛阳鼓楼
阿根廷的味道
图说新闻
人生处处是长亭
感恩无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胜迹
没有鼓的洛阳鼓楼
□余子愚
  鼓楼,顾名思义,是古时用于白天报时、夜间报更之楼,即所谓“晨钟暮鼓”。

  洛阳鼓楼,正名“谯楼”,位于老城东大街。据《洛阳县志》记载,鼓楼原建于府前街(明王府街),即现在的老城青年宫广场,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和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曾两次重修。

  明福王到洛阳后,听信延福宫道士之言,暮鼓设在大门东不吉,对后人仕途不利,就将大门东鼓楼上的大鼓撤去,此后,鼓楼之上就再也没设大鼓,而把大钟挂在二层中央。从此,鼓楼仅仅有一座铸铁大钟,守护着“晨钟”的威仪。

  洛阳有句老话“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说的就是洛阳鼓楼上的大钟与白马寺钟的关系,不管敲响哪一个钟,另一个必然自鸣。在古代,这是令人惊奇的事情,以为两个钟之间有某种秘密联系。在现在看来,这是因为洛阳鼓楼大钟与白马寺钟乃同时铸造,且铸造系数相同,从而产生共鸣。

  眼下的洛阳鼓楼,矗立在老城东大街,人们从鼓楼下面进进出出,已经习以为常,没有更多特别的感受,花两元钱可以登临鼓楼,俯览老城大片的明清古建筑。

  洛阳鼓楼的基础是一个用大青砖砌成的约三丈余高的劵台,台下拱劵门洞为行人通道,宽一丈五,高二丈,劵台两边修有三尺台阶做登楼之道。拱劵门洞之上,东端石匾刻“就日”,西端石匾刻“瞻云”,均为楷书,为金代中京留守亲书。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晨钟暮鼓”声中过完日复一日的生活。而现代科技改变了这一切,鼓楼成为一种象征。洛阳老城四条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都被浓重的商业味覆盖,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谁能记住鼓楼的价值?

  某一年,有人将鼓楼承包,改建为佛堂,供善男信女膜拜,敬献功德。鼓楼也差点完成市场化转变,还好有识之士及时将此在媒体上曝光,鼓楼恢复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尊严。

  在洛阳老城,鼓楼、青年宫广场、文庙、文峰塔,构成洛阳城的几大历史景观。它们的建造年代不同,但是都历经风雨,保留一隅后人可见的文物遗存,这是莫大的幸事。

  不同于青年宫广场的喧闹,不同于文峰塔的鹤立鸡群,不同于文庙里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洛阳鼓楼安静地守护在东大街的中段,任凭形形色色的过客从它身下穿过。

  我曾在一个下午,穿丽景门,过西大街,往东大街,穿过鼓楼,之后再穿过几条小巷,来到青年宫广场。鼓楼的寂静一下子被中州东路的喧嚣打破,车轮疾驰声、商人叫卖声,与青年宫广场人们休闲娱乐的欢歌笑语掺杂在一起。一瞬间,我有了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越之感。

  我经常一个人独自仰望鼓楼,抚摸斑驳的墙体,看着石刻的牌匾,古人“瞻云”、“就日”之说令我动容,这是何等的豪气!何等的胸怀!我辈早已将先人的气量丢失,变得越来越小气。

  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一些大型项目投入到洛阳,作为新中国工业重镇的洛阳一度辉煌。到了20世纪90年代,洛阳的国有企业更新换代,转制改制,经济发展从此迟缓、滞后。洛阳人骨子里皇城根的优越感,在现实面前荡然无存,他们不愿承认这座城市的没落。

  还好,洛阳在阵痛之后,挺了过来。近年来的发展,让洛阳稳坐河南省副中心的位置,洛阳的经济发展稳步增长,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鼓楼安静地矗立在老城的一角,鼓楼之上,已无大鼓。但是,这座城市的发展脚步,正踏着时代的鼓点翩翩起舞。

  钟乃警钟,在每天清晨,警醒着洛阳人更加奋发有为。鼓音低沉,夜晚的洛阳城安静祥和,鼓声在每个人心中暗自响起。

  没有大鼓的洛阳鼓楼,依然是洛阳历史的一座闪亮坐标。在这里,回望一座城市的时间点,在古代的“晨钟暮鼓”声中,洛阳城的繁华与破败更迭,洛阳人一直没有放弃建设洛阳的热情。

  眼下,洛阳正处在一个快速前进的良性发展期。我们闻着钟声,踏着时代的鼓点,一鼓作气,建造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