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农喜摘丰收果。 |
| 烟农将烟叶编杆装炕。 |
| 村民采摘桑叶。 |
| 小界烟叶示范园 本组图片由李中灿提供 |
|
近年来,洛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重工不轻农、强县更福民政策,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坚持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步伐越迈越快,洛宁大地迸发出新活力。
1 调整产业结构,做强特色福民产业
■场景透视 现在正值苹果成熟的季节,外地客商蜂拥而来,使洛宁县上戈镇显得异常热闹。上戈镇庙洼村果农刘海棠高兴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俺家种了6亩苹果,共卖了8.3万元,除去套袋、施肥等成本投入,每亩地净赚1万元。”
■关键词 打造“两乡三基地”
该县以绿色、无公害为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道路,加强集约化经营,突出围绕优质粮食、烟叶、水果、速生杨、畜牧、桑蚕、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两乡三基地”(中原水果之乡、速生杨之乡、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县)。
该县今年投资3240万元,建设烟区道路、育苗大棚、炕房等配套设施,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加快建设洛河两岸浅山丘陵区两大果品产业带,培育了苹果、核桃、金珠果等一批特色果品,倾力打造多元化水果基地;稳步发展桑蚕业,积极培育大棚蔬菜、食用菌、牡丹、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加快建设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推进肉牛、肉鸭、生猪、蛋鸡规模养殖,建成东汉禽业公司熟食加工、冷库扩建和饲料加工项目,着力打造省市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畜产品基地县;全力扶持富宁、天宁、佳美等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造林、采伐、加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增大附加值
实施品牌惠农战略,是洛宁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二次革命”。洛宁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该县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23.5万亩,年总产量2.6亿公斤,年产值6亿元,一举进入“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县”,使洛宁果品迅速在全国叫响。现在每到果品上市季节,到洛宁县购买水果的商家就络绎不绝,真正实现了从“提篮叫卖”到“订单销售”的跨越。
同时,该县强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先后与上海、湖北、湖南、云南等10家烟草集团签订了烟叶收购协议,在全国叫响了崤山牌烟叶品牌,现代烟草业已成为洛宁县发展高效农业的一大景观。目前,该县农民收入的70%来自林果、烟叶生产,达到了“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的效果。
■前景展望 2015年末,该县烟叶面积将稳定在12万~15万亩,以上戈苹果、金珠果为主的特色水果面积超过16万亩,速生杨蓄积量达150万立方米,形成30万头肉牛、27万只肉羊、26万头生猪、1000万只肉鸭、1亿只鸡养殖基地。
2 土地流转,沃土焕发新生机
■场景透视 “拿租金,每个月还能领1600元的工资,土地流转好着呢!”11月16日,在洛宁县上戈镇由河南基瑞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300亩苹果园里,49岁的上戈镇柏树咀村村民金建华真切感受着土地流转带来的增收喜悦。在洛宁县像这样流转土地的农户达9768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11.1%。
■发展背景 洛宁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该县农民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造成土地零星分散、耕种品种和种收时间不一,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该县大量土地闲置、抛荒无人耕种,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直接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农业成为赚钱产业,一直是洛宁县委、县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 五种模式
2010年以来,该县从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出发,出台优惠政策,组建农业公司,流转集约土地,规模发展种养业,遵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龙头公司带动,大户对接承包”的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公司化集约土地、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探索出了转让、出租、置换、转包、转租五种模式转“活”土地,有效促进了资源﹑资金﹑技术和信息的优化配置,使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关键词 势头强劲
洛宁县不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拓展经营特色,土地流转势头迅猛。该县集中连片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的乡镇有小界、城郊、赵村、马店等9个乡镇,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乡镇更是层出不穷。
同时,该县对流转土地的用途不断丰富,种植的种类不断增多,发展门类更加齐全。该县除种植核桃、苹果、烟叶、沙梨王、粮食作物外,还有牡丹、皂角树、药材等,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种产品,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成效显著
该县土地合理、适度的流转,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也增强了社会效益。罗岭乡讲理村金相超流转130亩耕地种植烟叶,每亩烟叶收入3000多元,扣除各种投资,年纯收入达20万元;兴华镇北寨后村农民流转300亩山坡地种植核桃,林下种植中药材白芍,中药材每亩产量可达500公斤,仅中药材一项收入可达450万元。该县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新发展的3万亩核桃,五年后可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200多斤核桃,每亩收入可达3600多元,农民增收超过1亿元。
同时,该县通过土地流转,使中、青年人从家乡附近短期务工,变成到沿海发达地区长期务工,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也可季节性转入大户务工,每年收入可达数千元。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9.57万亩,涉及农户1.37万户,500亩以上的流转面积3.36万亩。
3 生态文化旅游,绘就绿色洛宁新蓝图
■场景透视 走进洛宁县,您会发现道路两旁满是翠竹、速生杨、苹果园、葡萄园、金珠果园……秋天的洛宁,满眼的翠竹惹人醉、满园的果香惹人馋、满山的红叶惹人迷。
■发展背景 洛宁县是全省林业生态县和林业产业强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洛宁最大宝贵财富。原生态古竹林和60%的林木覆盖率成就了洛宁“中国生态旅游大县”的美誉。洛宁有“洛书出处”、“仓颉造字”、“伶伦制管”、“大禹洪范九畴”、王铎“琅华馆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说;以程家大院、张家大院为代表的古建筑达30多处,以老子墓、隋炀帝陵为代表的古陵墓10多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已发掘20多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神灵寨、西子湖……众多景观,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关键词 国际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依托“洛书出处”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根源性文化资源,该县引进经济实力强、文化素养高、喜爱文化旅游事业、有文化产业景区开发经验的大型投资商,将龙头山祭祀台、玄沪河龟窝、长水西街村洛书苑和新型社区进行统筹规划,实施“三位一体”整体开发,努力做强洛书文化产业,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国际级精品文化旅游景区。
■关键词 竹乡风情休闲娱乐景区
该县充分发挥陈吴金门绿竹风情园丰富的绿竹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挖掘整理“伶伦制管”、“孟宗哭笋”等历史文化传说,打造独具特色的洛宁竹文化品牌,努力把洛宁金门绿竹风情园,打造成以竹文化为特征的生态、文化、娱乐、休闲景区。
同时,该县将“仓颉造字”台与兴华镇古竹林结合起来,建设特色生态文化休闲景区;扩大竹林面积,在主要干线公路两侧广植翠竹,打造绿色长廊;继续办好绿竹风情节,以竹为媒,真正使绿竹成为洛宁县的一张靓丽生态名片。
■关键词 山水生态休闲游
该县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省伏牛山生态旅游大格局,围绕故县水库旅游开发和神灵寨景区升级改造,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完善设施条件,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生态休闲游;重点抓好深圳泰康集团投资10亿元的神灵寨景区升级改造,打造5A级景区;加快开发建设故县西子湖、白马涧、全宝山、楼梯山狩猎场等景区,全力打造集休闲、养生、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高档次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关键词 特色农业观光游
洛宁县立足于“宜居宜业宜游”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以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为主的新兴产业;围绕烟、林、果、桑、牧等特色福民产业,大力发展集种植、养殖、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重点抓好涧口砚凹千亩桃园、陈吴金门绿竹风情园、西山底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底张樱桃观光园、下峪乡村写生基地、上戈苹果采摘基地等6大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具有一定规模、集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庄园式水果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生态、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精品亮点;持续推进“3个千亩示范工程”,加快苹果、金珠果、桃、核桃等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培育以优质水果、林下经济和特色种养为主的农业观光游;以苹果为主打品牌,捆绑发展三次产业,促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涌向洛宁,发展具有观光、休闲、疗养、度假、农家乐、采摘游等功能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农业,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在机关、小区、校园、庭院和道路两旁广植牡丹等花卉苗木,形成城在花中、花在城中的现代田园生态美景,真正将洛宁县打造成洛阳乃至河南的“后花园”。
特约记者 赵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