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工人俱乐部: 承载青春记忆 打造职工家园
汉函谷关:两京通行咽喉 丝路必经之地
曾是皇家禁苑物 后入寻常百姓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曾是皇家禁苑物 后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唐代,牡丹经过初唐百余年的发展和积累,终于引起最高统治者和上流社会的关注。

  武则天曾差人从她的家乡西河引种牡丹到京都。到开元年间,长安牡丹种植已小有规模。其时,唐玄宗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曾举行过一次赏牡丹盛会,这是盛唐时期一次空前的赏牡丹盛会。与会者有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诗坛圣手李白、歌坛名家李龟年。这次盛会影响极为深远,从此牡丹由皇家禁苑开始流向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宅第,并遍布寺庙道观,尔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酉阳杂俎》记载:“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棵,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这是私宅种植牡丹的最早记录。随后的安史之乱遏制了这股赏花热潮,到唐贞元、元和年间(公元785年至公元820年),牡丹热潮再度掀起,观赏牡丹演变为王公卿士及平民百姓广泛参与的活动。白居易《牡丹芳》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又有《买花》曰:“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可见,唐人对牡丹的喜爱已经达到“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的地步。

  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霍志鹏认为,唐代牡丹种植面积能迅速扩大,既与牡丹本身花朵硕大、气味芬芳、富丽堂皇有关,更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唐自贞观(公元627年)以后到安史之乱前(公元756年)百余年间,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造就了文化发展的丰腴土壤。而唐人生活情调的热烈奔放与乐观向上,使他们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雍容华贵的牡丹,正好迎合了大唐盛世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帝王显贵、文人雅士带头喜爱牡丹,更形成了深厚的牡丹文化氛围,从而不断掀起赏牡丹、咏牡丹的热潮。     (陈兵)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