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国 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遏制乱收费 缓解入托难
中方一贯依法维护在华 印度公民的合法权益
解决“12306 网站用户被抢注”等问题
填湖开发, 谁制造了最大淡水湖之“殇”?
客车超速行驶 是直接原因
韩国总统李明博 将访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填湖开发, 谁制造了最大淡水湖之“殇”?
  这是鄱阳湖主要水域的鄱阳湖湿地公园珠湖边上出现的劈山填湖建别墅现象(2011年12月7日摄)。 (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水域面积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最新“生态图”。水位持续走低的背后,令人忧心的是人为破坏肆意开发现象的日趋严重,有关部门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鄱阳湖水域被侵占。谁在“蚕食”鄱阳湖?“新华视点”记者近日深入鄱阳湖区,就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大肆填围湖区,鄱阳湖“很受伤”

  广阔的湖域水面、生物多样性,使鄱阳湖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湿地生态区域之一,也是长江最重要的洪水调蓄器。如今这个江西的“母亲湖”正面临着深度伤害。

  位于鄱阳湖核心区的都昌县南山滨水西区,正对着鄱阳湖松门山水域,一些山体被劈开,推土机和运土车将旁边山体石块甚至建筑垃圾,填入干涸的鄱阳湖湖床上;围绕湖边堤坝,商业楼盘正在紧张建设。据当地介绍,滨水西区包括公园在内大约有400亩土地为围湖和填湖所得。

  江西省国土、水利、渔政等部门证实,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未被审批的情况下,利用鄱阳湖长期低水位利于施工的特点,通过围湖造田、填湖造地等进行开发建设,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鄱阳湖水域被侵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造地生财成“创举”,“填湖围湖”禁令成空文

  鄱阳湖水域“填湖围湖”开发早有禁令。

  2001年的《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围湖造田和修建填湖工程”。而根据国务院于2009年12月正式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湖体核心保护区是以吴淞高程湖口水位22.48米为界线的湖体和湿地;并明确规定核心保护区内“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严禁围湖造田”。而目前,鄱阳湖被填掉和圈占的水域湖汊基本处于吴淞高程22.48米范围以内。

  鄱阳湖的湖泊涉水项目要经水利部门审批。江西省水利厅法规处负责人说:“这些年来,江西省水利部门基本没批准过相关的填湖或围湖工程。”2006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湖区的填湖围湖现象进行过整顿,但不久就“死灰复燃”。

  那么是谁在纵容,甚至为“填湖围湖”开绿灯呢?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填湖围湖”背后最大推手是沿湖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指标越来越紧张以及湖边土地潜在开发价格高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将眼睛盯上了鄱阳湖水域。

  当地群众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都昌县通过“湖湾丽景”用地出售和预计的土地买卖,总体预期收益约为6亿元,远远高于当地公布的2.5亿元滨水西区总开发投资。

  鄱阳湖多头管理,也是“填湖围湖”现象难以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鄱阳湖管理涉及水利、国土、农业、环保、林业、交通等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每个部门只管理涉及鄱阳湖一个方面的内容,“各念各的经”现象明显。

  人与湖“争地”,巨额“学费”岂能重复“缴”?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专家戴年华说,鄱阳湖此前已经经历了一轮生态劫难,并为此“缴纳”了一笔昂贵的生态学费。

  新中国成立后,鄱阳湖出现资源掠夺性的旷日持久围垦。到1997年,天然水域面积缩小至3900平方公里,两千多公里长的天然湖岸线缩减近一半,库容损失45亿多立方米,鄱阳湖的调蓄能力大大降低。持续的围垦还直接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鱼类生存困难,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后,中央和地方投入60多亿元,在鄱阳湖区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工程。2003年,水域面积扩展到510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水平。

  众多水利专家担忧,为恢复湖面,各级政府已花费巨额资金退田还湖,将90多万群众迁出湖泊低洼地带。现在一些地方又随意搞围垦开发建设,人再迁到湖里去争地,前期的生态保护“学费”白缴了。

  “保护好这一池清水,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完整的鄱阳湖!”专家提出,当务之急是叫停和查处肆意开发行为。根据《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违规填湖围湖最高处罚就是罚款5万元,显然缺乏有效的强制性措施。鄱阳湖的最终管理要落实到沿湖各级政府身上。专家建议将保护湖泊的完整性与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挂钩,有效杜绝一些地方纵容甚至参与“填湖围湖”行为。

  (据新华社南昌1月4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