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粮油销售“动手脚” 节前选购需留神
1916年: 陇海铁路通到观音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1916年: 陇海铁路通到观音堂
  开栏语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迈入龙年新年了。从1912年至2012年的8个龙年里,洛阳以及中国都有哪些事情发生?本报今起开设《古都龙年纪事》栏目,对百年来的龙年进行回顾。

  1916年(当时纪年为民国五年)是辛亥革命之后的首个龙年。据当时的国民党内务部统计科编制的《民国五年河南人口之部》记载,1916年洛阳县有79815户591022人。

  关于1916年,《洛阳志》的大事记中,主要记载了两件大事:1月,陇海铁路洛阳至观音堂段通车;9月,豫西师范学校创立。

  陇海铁路修至观音堂

  陇海铁路原为陇(甘肃)秦(陕西)豫(河南)海(州)铁路的简称,后定名为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全长1759公里,洛阳段为回郭镇至铁门间,线路长度为82.071公里。

  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以洛阳为中心分段修建,先修了洛阳到开封段,称汴洛铁路,全长184公里,于1910年通车,然后再修建洛阳到潼关段。1912年9月,北洋政府利用汴洛和洛潼等段延建东至海州西至兰州的干线为陇秦豫海铁路。1913年5月,陇海线东西两端全面开工,洛阳至观音堂一段于同年9月临时通车,至1916年1月正式通车。

  至1931年12月,陇海铁路东段自大浦,西段至潼关全部通车。潼关以西工程由国民党政府筹款,中国技术人员主持设计施工,1935年4月徐州至西安段通车,1936年12月通车到宝鸡,1937年3月,连云港至宝鸡全段通车。

  抗战爆发后,陇海铁路郑州至洛阳间线路曾被拆除。洛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复路工程队,对陇海、京广铁路进行抢修。新中国成立后,在对旧陇海铁路进行修复和技术改造基础上,延长股道,增加配线,修建复线,使线路成倍增加,并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操纵。

  豫西师范在洛创办

  辛亥革命后,封建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被废除,中学校、小学校随之废除了读经科目,开始注重兵式体操、唱歌和美术教学。1916年,王卓午奉河南省教育厅令在洛阳创办了河南省立豫西师范学校,次年改名为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该校位于西关周公庙内,校舍除庙宇外,由旧官衙改建而成,也借用一些民宅,学校经费由省直接拨款;学校教师多为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生,且由校长任用后还需报省行政长官;创办时招两个班,后来在校生扩至6班,最多达12班;学制5年,附设的小学教员讲习所为1~3年不等。学生入学只需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学杂费、膳食费、书籍费均由学校供给,还给每个学生发放单制服2套、棉制服1套。

  当时学校已十分重视实践,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前要进行3周左右的参观和试教,参观可分本地和外地,试教则在本校附小。

  该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7年后抗日宣传,该校学生均积极响应并热情参与。有不少师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校内还秘密建立了共产主义学习小组。1927年,该校与河南省立第八中学合并,称河南省立中山学校,内设师范部。次年两校分设,恢复原校名。1933年该校改为省立洛阳师范学校,1948年4月迁往开封,1949年6月停办。

  袁世凯病死成军阀混战导火索

  1913年,袁世凯欲以洛阳为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据点,在洛阳老城西建西工兵营,至1916年初具规模,北洋陆军第七师张敬尧首批进驻西工。

  1916年5月,袁世凯的心腹陈宦、汤芗铭先后宣布四川、湖南独立。袁众叛亲离,深感绝望,一病不起,终于6月6日在全国反袁呼声中死去,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蜂起,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战时代。

  这一年,中国金融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民国初年,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一同被定为国家银行,发行兑换券。后因讨袁和军阀混战,财政恶化,两行在1916年5月12日,受政府操纵悍然停止兑现其所发行的纸币。一时间民众哗然,市场震动,挤兑风潮迅速在京、津两地蔓延。人们纷纷抛出手中纸币抢购商品,致使物价上涨。正常交易被迫停顿,市场混乱不堪,商民叫苦连天。

  最终迫于社会各界压力,中国、交通两行先后于7月12日、8月3日恢复兑现。至此,停兑风潮告一段落,几乎陷于停滞的市面开始逐渐复苏。这次停兑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这一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工商业界利用列强忙于战争之时,大力发展实业。纺织业、烟草业、工矿业等都有很大发展,实业救国盛极一时。

  这一年,黄兴和蔡锷先后病逝。

  (感谢洛阳地方史志办公室提供史料帮助)

  记者 石蕴璞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