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关 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郑西高铁的“钢轨医生”
读 家
新书快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郑西高铁的“钢轨医生”
□本报记者 梅占国 通讯员 陈斌 文/图
  苦练技能
  向作业地点进发
  对钢轨焊缝进行探伤检查
  核心提示

  2月6日,是郑西高铁建成通车正式投入运营两周年的日子,也正值今年的春运高峰期。然而,在高铁正式投入运营的背后,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高铁白天运营,夜晚停运检修。在这两年里的700多个夜晚,从事钢轨焊缝探伤检查的作业人员用辛勤的劳动和技能“诊断”着每根钢轨,护卫着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他们被亲切地称为“钢轨医生”。

  体验 夜幕下的作业

  2月5日22时30分,记者来到洛阳工务段管内郑西高铁荥阳南站。10名探伤工头戴照明灯,正在列队点名,清点作业机具。班长刘建伟对当晚的作业进行详细安排和班前安全教育。

  “高铁焊缝探伤对作业人员、机具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从进网到工地,再到作业结束出网,都要由安全员监督;施工负责人分别进行4次清点和登记确认。这项工作看似繁琐,但只有抓好每个细小的环节,才能杜绝任何物件的遗漏,保证高铁运行安全。”刘建伟说道。

  22时50分,记者跟随作业人员携带探伤仪器、工具,通过检修作业门进入高铁线路。从这里到达作业地点,我们需要走1.5公里的夜路。

  23时10分,我们到达了作业地点,瑟瑟寒风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平日工作环境的恶劣。按照作业分工,负责准备工作的2名作业人员开始用铲刀和钢丝刷,对钢轨焊缝前后200毫米范围内进行除锈、打磨和清扫,再将焊缝处抹上黄油。

  23时15分,4名手持仪器的“钢轨医生”同时展开探伤作业,他们手持探头在钢轨上熟练地移动,双目紧盯超声波显示屏的波形,对焊缝实行全断面探伤检查。“由于钢轨形状不规则,每个焊缝需要分别用单、双两种探头交叉检查,以消除探伤盲区。”探伤工王中贤说。

  23时35分,经过20分钟的仔细检查,4处焊缝均无伤损情况。他们迅速携带仪器转移场地,对下一处焊缝进行检查……

  6日凌晨2时30分,作业结束。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张作业,他们共完成56处焊缝的检查任务。

  背后 一年四季的奔波

  ■昼伏夜出

  探伤工何洪海告诉我们,高铁白天运营,检修只能在夜间进行,探伤工晚上干活、白天睡觉,人体生物钟全被打乱了。

  探伤工邱世斌说,他们的作业时间是每日的23时到次日3时多,这一段时间作业条件非常艰苦。别的不说,就是现在,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在-7℃左右,虽然每个人都穿上了厚厚的防寒衣裤,但大伙的手脚还是经常被冻僵。“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年四季奔波在高铁线上,家里的大小事只好老婆一个人干了。”何洪海说。

  洛阳工务段探伤车间主任聂合群告诉我们,许多人会利用十一长假外出旅游或在家好好休息,但这个季节对钢轨焊缝探伤来说是一个黄金季节。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放弃长假投入到探伤工作中。28岁的探伤工郭伟去年十一结婚,原本打算与爱人一起去海南岛度蜜月。但为了保证高铁安全运行,他说服新婚的妻子和家人,主动放弃到海南的机会,婚后第3天便出现在作业现场。

  ■重检慎修

  聂合群介绍,郑西高铁采用国内自主生产的百米定尺钢轨,在工厂经过先进的焊接工艺连成500米的长轨,运输到现场后再焊接成无缝线路。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冬季气温低的情况下,钢轨焊缝薄弱环节受到巨大拉力,极易断裂,危及行车安全。而钢轨焊缝探伤,主要是探伤工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对焊接处进行全断面检查,查看焊缝内部是否有伤损和异常情况,消除钢轨断裂隐患。

  “重检慎修是高铁的管理理念。”聂合群说,他们采用仪器与手工配合检查的方法,每年都要检查一遍郑西高铁管内的11054个工厂焊接接头,检查两遍4128个工地闪光焊、道岔铝热焊接头,以确保高铁运营安全。

  采访手记

  洛阳工务段龙门探伤工区现有探伤工22人,平均年龄35岁。这22名“钢轨医生”承担着荥阳南至华山北段上下行641.2公里正线和沿线6个高铁站30.7公里站线上钢轨焊缝探伤检查任务,而这一段站线上有15182个钢轨焊接接头。

  这些常年昼伏夜出、默默奉献的探伤工们,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确保了旅客的出行安全。他们常说,一年四季的奔波换来大家的安全、安心,我们知足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