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绿松石龙形器:华夏龙图腾的正统根源
河出图 伏羲悟画八卦
蜂采蜜 黄帝始称华夏
清代传入欧洲 至今长盛不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2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清代传入欧洲 至今长盛不衰
  中国牡丹传入欧美较晚。十分有趣的是,欧洲人首先是从中国进口的刺绣、瓷器上的牡丹图案以及画有牡丹的中国画上认识牡丹的。开始,他们几乎不敢相信中国会有如此华丽而充满魅力的花卉。

  166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在中国亲眼见到了盛开的牡丹花并加以记载。1786年(清乾隆年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主人约瑟夫·班克斯读到了这篇文章,并欣赏了许多中国牡丹画,从而对中国牡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87年,他遣人到中国为邱园搜集牡丹。1789年,英国邱园栽植的一株中国牡丹开出了高度重瓣的粉红色花朵,这就是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粉球”。此后,不断有牡丹从中国传入英国,然后又传到法、德、意等国,从而在19世纪初便在欧洲掀起一股牡丹栽培观赏热潮。但是,由于所引品种及数量有限,加上繁殖缓慢,牡丹栽培价格昂贵。这些引进品种多数不适应当地气候,长势衰弱,逐渐死亡。

  1845年至1851年,植物采集家罗伯特·福琼受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派遣,到中国引种牡丹,成功引种了30多个品种,还有用于嫁接牡丹的砧木植物——芍药以及嫁接繁殖技术,从而解决了此前牡丹在英国生长不良的问题,为中国牡丹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福琼引进的品种从1860年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经过欧洲园艺家长期驯化栽培,这些引进品种已形成一个适应欧洲气候条件的品种群——欧洲品种群。

  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洛阳国际牡丹园主任霍志鹏介绍,欧洲品种群约有110个牡丹品种,这些品种大多数高度重瓣,花头下垂,叶里藏花严重,但能较好地适应欧洲的气候环境。多年来,它们在世界各地长盛不衰。       (陈兵)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