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韩方大战”两位当事人的博客,批评80后作家郭敬明的博客文章“遍地荆棘”,“咬嚼”春晚,发布“国人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语林啄木鸟”著称的《咬文嚼字》,正越来越深地介入当下这个网络时代的“文字狂欢”和“文字战争”。
作为《咬文嚼字》的当家人,郝铭鉴龙年伊始开通了微博,粉丝人数在短短数天内超过4万。“互联网已成为当下语文生活的源头”,郝铭鉴说,我们正生活在汉语创造力空前爆发、语言生活空前混乱的网络时代,有更大的责任加强对当代语文生活的研究。
日前,新华社记者就网络语言现象和相关事件与郝铭鉴展开对话。
1 网络时代成就“文字狂欢”
记者:龙年伊始,网络流行梁朝伟“生活体”。您怎么看待某某体以及某某体走红网络的流行文化现象?
郝铭鉴:很多白领、年轻人正在发掘语言的娱乐功能。一个新词被“造”出来,大家争相使用;一种语体被推出,大家竞相模仿。从最早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到去年的“蓝精灵体”、“丹丹体”、“高铁体”、“咆哮体”,再到今年的“生活体”,网络语体层出不穷,的确给中国人带来很大的乐趣。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广和普及汉语的创新,这是以往平面媒体无法做到的,互联网的技术进步让它已经变成现实。
记者:也就是说,互联网激发了古老汉语的“创新”能力?
郝铭鉴:汉语的创造力在网络时代经历了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网民一开始接触到有趣的语言现象,最初只是满足于“跟随”使用,后来就逐步参与创作,现在则发展到全民“造词”、“造句”,而且是深度创作。
网络新词的涌现、生长速度更快了,有些新词的生命力还非常强大,像“给力”、“萝莉”等等,都是传统词汇所无法表达的。
记者:从观察者的角度看,网民的语言创造不仅具有一种“狂欢效应”,而且也有力地表达和宣泄了社会情绪?
郝铭鉴:现在一个举国关注的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网民们会用各种语体来“造句”,给予这个事件不同解读,有的幽默、有的嘲讽、有的犀利,充满了发泄的快乐,这都和语言的娱乐性有关。在中国历史上,汉语的娱乐性应该从没有这样得到过强调和发扬。
还有不少网络语体,在传播的过程中从一开始没有多少智慧和意思,慢慢与社会现实进行碰撞和互动,发展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例如,有网民用“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来训诫贪官:“不要整天在外应酬,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对贪腐现象的憎恶情绪。总的来说,网络语体都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的,也承载了更多社会情绪。
记者:这种网络“文字狂欢”现象的产生,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郝铭鉴:新中国成立以后,群众大规模参与语言创作有多次,包括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热”、“散文热”等等。不过,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狂欢”现象,除了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之外,更体现了今天社会民众表达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可以说,今天的汉语创造力大爆发,不是集中发泄某一方面的情绪,而是跟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比较活跃、跟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的。
2 语言角度围观“网络论战”
记者:去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策划了“围观名家博客”活动,最先关注的就是方舟子、韩寒,恰好是“韩方大战”的双方当事人。检测的结果怎么样?
郝铭鉴:2012年,《咬文嚼字》综合博客的粉丝数、点击量、更新频率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选出12位博主,逐月给出文字检测报告。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博客受众多,社会影响大,既是社会的“意见领袖”,也是语言的“弄潮高手”。
方舟子的文字报告已经公布了。他在一篇博文中提到“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但是误写成了“稽康”。在《网络诗词的意淫时代》一文中,他还把金代出现的“平水韵”误写成唐代的。
不过,作为福建省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方舟子的博文总的来说非常严谨。他不仅有理科生的科学思维,而且非常重视语言表达,文史知识也相当扎实丰富,据说他的博文除了自己“把关”,还会请人“校对”,这是非常难得的态度。
韩寒的文字报告将在三月公布,现在专家还在反复斟酌讨论。韩寒的语言风格很犀利,他对很多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的表态,常采用激烈反讽的表达方法。韩寒不像方舟子那样字斟句酌,而是追求“一刀见血”的痛快酣畅。准确与否,也不是他考虑的重点。
举例来说,韩寒的一篇博文批评湖北长江大学学生落水之后船家“挟尸要价”,形容其“气势滂沱站在船上,指点江山”。“滂沱”一般用来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应该不能与气势搭配。
撇开“代笔事件”,如果我们从第三只眼来看“韩方大战”,就能发现这个时代的各种语言文字风格呈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热闹精彩,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过去传统媒体对于发表出来的文字,往往再三打磨,去其锋芒,而现在的网络语言却是“直接发表”,去编辑化、去中间环节,可以张扬每一个人的性格。这也是时代的巨大进步。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现在网络上比比皆是的“文字战争”,也对文人的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的互联网上语言文字的低俗化、暴力化倾向也十分明显,值得警惕。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