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熨烫
西方人或许会倾向认为,洗衣业在中国是一个很发达的行业,如果是这样想就错了。对西式熨烫有所了解的中国人其实是在美国生活的。毋庸置疑,在美国的中国人学到了西式熨烫。
在中国,熨烫衣服的方法非常原始,他们对此不重视,也没有专门的洗衣店做此服务,大家庭中的洗衣任务都是由女人承担的。
说到熨斗,使我们联想到洗衣熨烫的这种器物,对中国裁缝来说也很熟悉,但是中国裁缝一旦把衣服做好交给客人,除非再需做某些修改,这件衣服一般不会再与熨斗接触。
图①是一种中国专业裁缝用的熨斗,或是在自己开的店里,或是上大户人家做活,都会用到这种熨斗,熨平缝制的线缝儿,或熨平加工布料时产生的褶子。
熨斗带有手柄管,存放木炭的碗状物是由青铜铸成的一个整件,碗状物的外面饰有几簇花形的浅浮雕。因为经常使用的缘故,熨斗的底表面(熨斗依此面而放置,它是熨斗的本体)非常光亮。熨斗底部呈椭圆状,长轴4英寸,短轴3英寸。
在浙江山区,我见到了用途与此相同的另一种简易熨斗,其中的两个见图②。铁制部分是由铁匠锻打出来的,三角部分的下表面(即贴布料面)十分光滑。
图中两个熨斗的尺寸大致相同。三角的部分厚0.25英寸,两长边2.75英寸,短边1.5英寸。加热时把三角形铁块部分插入厨灶或手炉的热炭中。
另一个与熨烫衣服有关的是上浆。中国人非常熟悉用大米或小麦面给布或纱线上浆。成束的棉纱线绕到梭子上(作纬线)或上织机做经线前,先放入煮开的大米浆里,然后取出挂起来晾干。
对成衣而言,用浆水喷洒在洗过的衣服上,拧净后挂起来晾干。浆水的制法是:把开水倒进小麦或大米粉里,搅拌即成浆水。当衣服快干时,将其整齐地折叠起来,铺到桌子上,将木长凳或方凳倒过来压在衣服上面。这样做后,可使衣服表面平整,省去用熨斗加热之烦。
|
① 裁缝用的熨斗 |
|
② 裁缝用的熨铁 |
世民收小弟,多多益善(6)
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在隋末唐初,提起屈突通这个人,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史书对屈突通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说他“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
开皇年间,屈突通担任亲卫大都督,隋文帝派遣他到陇西检查战马的牧养工作。刚正不阿的屈突通秉公执法,一下子就查出了隐藏的战马两万多匹。隋文帝龙颜大怒,气得肺都快要炸了,下令把太仆卿慕容悉达和下属监官1500人全部杀掉。
就在这时,屈突通却站出来为这些人说起了话:“人死不能复生,陛下您以仁义治理天下,怎么能因为牲畜的缘故就杀掉这么多人呢?”
隋文帝很生气,瞪着眼睛骂他。换作一般人,可能早已经被吓得屁滚尿流了。可屈突通这家伙就是和皇帝较上劲儿了,他认真地说:“如果您非要处死他们,我愿意代他们受死,希望能以我一人之死,挽救这1000多人的性命。”
隋文帝被感动了,最终赦免了这1500人的死罪。
屈突通,还有他的弟弟屈突盖,就是这么刚正不阿,六亲不认,以至于当时的人们这么评价他们兄弟二人:“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后,镇守河东的屈突通奉命截击。但是,李渊父子在渡河后,兵分两路,李世民、刘弘基部沿渭河北岸西进,迂回包围大兴,而李建成、刘文静部则屯驻永丰仓,将屈突通挡在了潼关。
不久,大兴陷落,远在潼关的屈突通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伤心欲绝。痛定思痛之下,他留部将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则带兵向洛阳进发,想要投靠王世充。
屈突通前脚刚走,桑显和后脚就投降了刘文静。刘文静派遣桑显和与副将窦琮(音cóng)、段志玄、长孙顺德率领精兵追击,在稠桑追上了屈突通。
穷途末路的屈突通自知再也无力回天了,他翻身下马,面向东南方跪下,泪流满面地说:“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
且说屈突通遭生擒以后,被解送长安。李渊见了,逗他说:“为什么咱哥俩儿这么晚才相见呢?”
屈突通留着眼泪说:“我不能尽臣子的本分,力屈被擒,对不起代王(杨侑),是国家的耻辱啊。”
李渊听了,由衷地感叹:“隋室忠臣也。”
李渊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豁达大度,不仅释放了屈突通,而且还授他为兵部尚书,封蒋国公,在李世民麾下担任行军元帅长史。李世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将屈突通发展成了自己人。
瞧瞧人家李世民,年纪轻轻,小弟一箩筐,个顶个地强。就这,李世民还不知足,还在不停地招徕人才,这可真是“世民收小弟,多多益善”啊!
但是,以上诸人还不是李世民最给力的小弟。在李世民的一班小弟当中,分量最重的其实是这一位——刘文静。但很不幸,他快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