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城市管理部门创新城管执法工作,通过理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探索出了“文明执法+亲情服务+增加就业=和谐城管”的模式,实现了市容市貌提升、方便群众生活与困难群众救济等方面的多赢。对此,我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也将试点“六定”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
1 城市管理应变“堵”为“疏”
众所周知,城管这一特殊的执法群体,对于维持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正常秩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讳言,城管在执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部分从业人员贪图方便,不听劝告,经常明知故犯,不按指定地段胡乱设摊,乱扔垃圾杂物,同时不配合城管执法,甚至妨碍城管执法,给城市的卫生和交通通行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使城管执法受到无端困扰。
在很多城市,城管和违规流动摊贩成了对立面。由于违规流动摊贩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迫于就业无着、生活无奈,因此城市管理既要美了城市“脸皮”,也不能饿了百姓“肚皮”。江苏省淮安市正是通过政府部门为这些困难人群创造了大量可行环境,变“堵”为“疏”,实现了“脸皮”与“肚皮”的双赢。
2 且看淮安如何“念”好和谐城管“经”
注重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好“脸皮”和“肚皮”的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会有一些困难人群要靠摆摊设点来解决生计、填饱肚皮。对于这些人群如果不加强管理,大量的违章占道经营会破坏城市的良好秩序和整体环境,影响城市的“脸皮”;如果单纯取缔,势必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也会带给周边群众诸多不便;如果一味地驱赶、封堵,其结果甚至可能带来对抗、冲突,影响社会稳定。
对此,淮安市城管部门坚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困难人群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谋生问题,千方百计拓展服务项目,拉长服务链条,增设服务网点。通过免费赠送统一制式的修理车、售货车,合理设置疏导点、摊点群,培育市场等多种方式,重点帮助“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解决无合适经营场所的问题,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目前,该市已经累计解决了近2万名低收入人员的就业谋生问题,使近万个家庭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改进执法方式,着力破解“市容”和“繁荣”的难题
城市形象提升,既要靠市容也要靠繁荣。实践中,淮安市相关部门改变过去执法就是处罚,处罚就是罚款的做法,疏堵结合,通过提升服务、软性执法,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他们的做法是:
——化堵为疏。通过把流动摊贩引导到指定地点,实行定时保洁经营,把沿街洗车点集中到统一规划建设的场所经营,先后建设了多个小吃广场和10多个洗车超市,既规范了管理,又改善了市容环境。
——精心培育。合理规划设置销售点,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销售网点不足的问题,有力地扶持了“苏食放心早餐”、“好滋味晚餐”等一批品牌连锁企业,既促进了企业发展,又方便了群众生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规范引导。市场运作和政府投入双管齐下,统一制作900多辆便民自行车修理车、修鞋柜、水果售货车、小吃烧烤车,免费发放给从业人员。对早夜市大排档、饮食摊点,实行统一制式餐车、统一布点设置、统一管理标志和统一经营时间的“四统一”管理,使“路边摊点”变成了“马路风景”,实现了市容与繁荣的协调共进。
3 我市试点“六定”管理安置流动商贩
群众利益无小事。福民强市,福民要摆在优先位置。淮安市的这些加强城市管理的便民措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最新修订的《洛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成为新《条例》核心理念,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
据介绍,我市也将借鉴淮安等地经验,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管理,按照主要道路严禁、次要道路严控、支路街巷规范的要求,做到“先安置再取缔”。按照定路段、定点位、定经营时间、定经营范围、定管理监督人、定卫生保洁措施的“六定”原则,加快商贩定点经营规划,解决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带来的问题。
与此同时,为方便社区居民日常购买蔬菜等,我市还将加快推进便民服务点建设。对原有流动摊贩实行“边建边退”,确实无店可退的,统一进社区、进街巷,并加强环境卫生、摊位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此外,今后我市新建居民小区和旧城改造项目须配建便民服务点,便民服务点要与主体建筑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启用。
记者 李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