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王作鼎:
出土东周天子墓
至尊重器蕴大美
北宋会圣宫碑:
“三绝”集于身 中州第一碑
台荫村:李密饮酒高台 台阴留下村名
雅士多著谱籍 牡丹芳名久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3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北宋会圣宫碑:
“三绝”集于身 中州第一碑
  会圣宫碑
  简介 北宋会圣宫碑坐落于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附近的凤凰山上,是北宋皇陵行宫会圣宫遗址遗迹之一,立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此碑雕刻精美,碑文字迹工整,极富文史研究价值,是我国现存少数巨碑之一,号称“中州第一碑”,于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沥风沐雨立原地 “三绝一高”集一身

  在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附近,沿着蜿蜒的凤凰山山路而上,我们可以远远地看到立于麦田中的会圣宫碑。虽历经千年风雨,该碑依旧巍然屹立。

  走近细看,我们惊叹于会圣宫碑美观的造型和精巧的雕刻。碑首两侧有四条浮雕盘龙,栩栩如生,龙尾盘向碑顶端,龙首伸向碑首四角。碑首上部还有一尊佛像,下部有三行碑额篆书“大宋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并序”。碑周身有龙形线刻、流云图案和云鹤纹浮雕图案。驮负碑身的是一赑屃(bì xì,形似龟),上面刻有海水纹图浮雕,形象生动。

  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大遗址办公室副主任董炳磊介绍,该碑立于宋景祐元年九月,其高度史上罕见,通高9.2米,碑首高2.9米、宽2.22米、厚0.72米;碑身高4.8米、宽2.19米、厚0.55米;赑屃首尾长约4米、宽约3米、高约1.5米。

  董炳磊说,该碑是我国现存少数巨碑之一,号称“中州第一碑”。碑文字迹工整,是目前我国撰文、书丹(用朱砂写字)、勒石(刻字于石)三绝的名碑之一。

  2 宫殿被毁碑留存 碑文无声述历史

  史料记载,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正月,朝廷决定修建三圣宫,地址选在皇陵西北部的訾王山上。三圣宫于次年建成后,宋仁宗下令将其改名为“会圣宫”,意为除了在宫里面悬挂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圣”的圣容外,还要作为以后诸帝悬挂其肖像的场所。到宋神宗时,宋仁宗、宋英宗的肖像也挂在了会圣宫里,同时訾王山被改名为“凤凰山”。

  我们不知会圣宫毁于何时,现在偶尔还可以看到一些宋代的残砖破瓦。在会圣宫碑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八面体石柱,顶部残缺,中间位置有四个突出横石。“这到底是宫殿的某个构件还是其他遗存,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董炳磊说。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伊始,在今巩义境内大修皇陵。北宋共有九位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葬地不详外,其余七位皇帝都葬在北宋皇陵,形成规模庞大的陵墓群。除陵墓外,还有一些著名的佛寺和行宫。佛寺有为宋真宗建的昭孝寺,为神宗、哲宗建的罗汉寺,为仁宗、英宗建的宁神寺。行宫有孝义宫、永安宫、会圣宫,前两处遗址均已毁灭,只有会圣宫留有会圣宫碑。

  因年代久远,会圣宫碑正面已严重剥蚀,字迹残缺,背部出现龟裂。但仔细端详,我们大致可以分辨出部分行楷书写的碑文。据董炳磊介绍,该碑碑文有36行,每行84个字,由时任翰林学士的洛阳人石中立撰写,翰林待诏、御书院祗候李孝章书写并题碑额。

  “碑文主要记述了建筑会圣宫的由来和经过,宫内建筑的宏伟、礼仪的隆重以及‘士庶朝谒’的盛况,颂扬皇帝的武功、圣德、教化、政绩等。”董炳磊说,这对人们了解会圣宫昔日景象具有重要意义,显得弥足珍贵。

  3 修建巨碑难度大 为此民间留传说

  关于会圣宫碑的建造,还有一个传说。

  当时,朝廷对会圣宫的建设极为重视,在建造宫殿的同时也在打造会圣宫碑。会圣宫落成前夕,石碑也几近完工,但是因为石碑巨大,碑帽没有办法放到碑身之上,当时的知县忧心忡忡,亟盼良方。一天,正在大家商量对策时,一个白胡子老人来到人群中,知县就问他有没有办法。老人答道:“我已经是土埋半脖子的人了,能有什么办法。”说完就离开了。这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使大家醍醐灌顶。随即,人们用土将碑身掩埋,再用滚木将碑帽推到顶端,顺利将碑帽“戴”到碑身之上。

  “虽然这是个传说,但可能与当时的修造实情相符。”董炳磊说,在当时,修造这样巨大的石碑,难度是非常大的。

  记者 鲁博 通讯员 张锁成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