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自愿选择,有时还给人留下十分头疼、造成时间浪费的假象。既然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自愿选择,执行力本身对人们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实施这种精神,你就必须付出信念和努力。如果不选择这样做,也没人介意,甚至没人察觉到。而且,你完全可以相信,当你走进一个房间时,不会有人在你背后指手画脚,指责你没有尽力而导致了失败。当然,也不会有人满心欢喜地跳起来拍着你的背以示庆贺。不过,即便如此,人们还会一如既往地邀请你参加会议和宴会,你几乎什么损失都没有。
然而,这正是执行力的悲哀。对于那些没有实施执行力的人来说,最坏的事情就是没有任何负面的事情发生。生活还照常进行,什么不良影响也没有出现。就像爱的对面不一定是恨而可能是冷漠一样,成功的对面也不一定就是失败,这就是现实。而且,很多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然而,对于那些具有更高人生抱负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好的观点是绝对不能让他们满意的。
在本书中,我将为大家分析那些被人们认为不错、实际却大错特错的做法和观点。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执行力。所以,当他们遭遇挫折,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时,绝对不会承认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词——执行力。当我们痛定思痛,分析导致失败的各种原因时,很多人甚至不会想到将执行力列为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很尽力了。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我们实现了自己的工作目标;我们完成了工作报告,制订了休假计划,文件柜也整理得井井有条。或许,在他们看来,强迫自己实施可有可无的执行力有点过于苛求。
就像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驾驶技能一样,但是,你有没有真正做到在每一个停车标志前按要求停车三秒钟呢?大部分人也都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没有正确理解执行力这个概念。与大多数人的认识相反,执行力与实施力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进一步来说,与执行相比,实施就像在公园里散步那样轻松简单。
8 正阳之门
大明门以南,就是内城正门——正阳门(初称丽正门,俗称前门)。永乐帝建北京时,正阳门就是京城的南大门。为了防御蒙古进犯,正阳门修筑了包括城楼、瓮城和箭楼在内的完整防御体系。
正阳门城楼居北,城台与承天门一样高大,城楼两层,整座城楼高达42米,是北京城门之最,守城者因此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女墙,用来掩护守城士兵。城台正中只开一个门,门内还有千斤闸,从外部难以攻入。城楼高两层,面宽七间,进深三间;楼顶为重檐歇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
正阳门箭楼居南,是明朝正统年间增建的。箭楼城台比城楼略矮,同样只开一个门,而且门有两重:前为千斤闸(今仍能看到闸板遗迹),上下开闭;后为铁叶大门,左右对开。箭楼本身是一座砖砌的堡垒,上下共分四层,东、南、西三面开射窗,正面有52个,侧面各有21个,射窗共有94个。
总之,正阳门的设计,处处从军事防御着眼。正阳门的命运,也总是与兵事息息相关。这里讲讲明朝崇祯年间,李建泰在正阳门出征的故事。
李建泰,山西曲沃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军队进逼山西。李建泰请求带兵西征。
同月二十六日,朝廷在正阳门举行遣将礼。崇祯帝亲自用金酒壶给李建泰倒了三杯酒,还赐他手敕,上书“代朕亲征”。大明朝的国运,崇祯帝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建泰的一军之上。
可是,这是怎样一支“王师”呢?虽然李建泰调来了得意的下属,甚至西洋人汤若望都随军出征,负责火攻水战,但行军到京南涿州时,已逃散三千多人,不久“兵食并绌,所携止五百人”。后来,李建泰军惊闻老家曲沃陷落,他一急就病了,手下士兵也纷纷逃散。走到广宗,守城知县一连三天不准李建泰入城。李建泰恼羞成怒,下令官兵攻城。城攻破后,李建泰杀死乡绅,鞭笞知县。
后来,李建泰率军到了保定府。不久保定城破,有人说李建泰拔剑自刎未遂被俘,有人说他主动出降,总之明朝大学士兼督师,一转眼成了李闯王的人。是为李建泰第一叛。后来,李自成败走,李建泰摇身一变,成了大清朝的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是为李建泰第二叛。三年后,李建泰因“受赃”罢官回家。后在故明大同总兵姜瓖降清又叛清时,李建泰在家乡曲沃与他遥相呼应。是为李建泰第三叛。顺治七年(1650年)李建泰兵败被擒。这次清廷没有宽容李建泰,下令把李建泰杀掉。
正阳门城楼上,历史烟云,已经消散。后人景仰的是方孝孺的气节,鉴戒的则是李建泰的“三叛”!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吉恩·海登是《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专栏作家,被誉为“上班族的灵魂导师”。经过多年思索他得出结论:能让人不畏险阻、坚持到最后、终能实现理想的,就是“执行力”。据此,他写成本书。
这是一本让你重燃工作激情、实现自我突破的梦想工具之书,是一本能让你坚持梦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行动之书,是一本让你破除思维定势、重塑自我的灵魂指导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