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涧西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内又多了一个新成员——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不久的将来,一个占地369亩,以牡丹深加工为主体,集牡丹研发、旅游观光、科普等为一体的牡丹科技生态产业园将在这里建成。
作为我市牡丹红茶生产企业,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所走过的路不同寻常,用该公司总经理詹建国的话说:“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为我铺设了前进道路。”
钟情牡丹
他走上科技研发路
詹建国曾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技术干部。十几年前,学院在校园内建设了一个牡丹园,园区管理任务落到詹建国肩上,这让他对牡丹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研究牡丹花的热情。
除了观赏外,牡丹还有没有其他价值?在认真研读了相关书籍后,詹建国发现牡丹是中草药中的上品,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其中还不乏食用品种。
从1999年起,研制牡丹花茶就成了詹建国的主要研究课题。经过6年科研试验,2006年,詹建国掌握的花瓣剥膜分离技术及脱脂处理技术获国家专利,并于2007年推出武皇牌牡丹茶,包括纯牡丹花瓣茶、牡丹叶茶和混合型茶等产品,在我市初步形成规模市场。随后,牡丹微干燥及原生态活性物质保鲜技术和花茶保香生物处理技术的研发获得成功。
互利共赢
实现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示范区、市双拥模范区,涧西区对詹建国的科技研发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涧西区双拥办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年底,当詹建国带着自己的发明专利申请科技研发资助时,他们意识到其科研项目很有价值,并决定在科研经费上给予支持。
2009年,涧西区政府给予詹建国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万元,用于牡丹干花的研究与开发;2010年,又在牡丹干花的产业化开发上,给予其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0万元;2011年,帮助其争取上级资金15万元,用于武皇牌牡丹花茶产业化开发项目;随后,又帮助其争取上级资金21万元、给予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万元,用于牡丹红茶的产业化开发项目。
其间,涧西区还通过该区的科技创新联盟为詹建国的产品牵线搭桥,请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为其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包装等进行技术上的支持。
同时,涧西区的各级领导还多次到詹建国的公司进行调研,认为牡丹茶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是一条可持续道路,应该做大做强,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于是,决定将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拉”进该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科学规划
企业前景广阔
去年11月18日,我市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人推介洛阳牡丹红茶研制成果。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牡丹红茶生产企业,不久,祥和牡丹科技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方案也基本敲定。
产业园规划面积369亩,其中牡丹种植与茶树种植生态园面积占75%,厂房及研究中心等建筑面积占20%,园林景观占5%。
园区以牡丹衍生产业的科技、文化、生态为基础,以牡丹深加工产业为主体,分别建设牡丹系列产品工业产业园、牡丹红茶产业园、研发中心、牡丹特色餐饮中心等。
项目总投资为3800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一期项目投资2400万元,主要建设牡丹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厂、牡丹科技研发中心及办公楼等。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牡丹花茶6万斤、牡丹红茶1万斤、牡丹花精油100斤等,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创税311万元。二期项目投资1400万元,主要建设牡丹科技文化馆、牡丹产品销售中心、牡丹花品种标本馆等。
“一、二期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后,预计年产值可稳定在1亿元左右。”詹建国说。
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