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悠悠隋唐大运河 源源不断增税收
方格纹铜鼎:“华夏第一鼎”
民风花俗自古有 历久弥新今更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4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民风花俗自古有 历久弥新今更芳
  洛阳人的民风花俗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比较独特的社会现象。他们爱花成俗,尤爱牡丹,达到了如痴如迷甚至如狂的地步。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唐代。

  那时的人们从牡丹含苞待放的时候起就动心触怀,文人们挥毫写诗,来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待牡丹绽放之时,人们更是整日在花间流连忘返。文人骚客或独自对花吟哦,或与友人以花唱和,或用诗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咨询,或用牡丹花瓣造馔来为亲人饯行……一时成为社会时尚。

  宋代,洛阳人爱花更甚。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对洛阳人的民风花俗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他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据他记载,当时洛阳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等优良花木,但洛阳人称这些花为“果子花”,直呼其名,而对牡丹却单称一个“花”字,其意思是“天下真花独牡丹”。

  花开时节的洛阳城内,更有一番热闹景象。以种牡丹为生的花农专门聚成牡丹花市,搭起帐篷为花遮阴,吹起笙歌,招揽顾客,还请杂耍艺人前来助兴。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体现了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动人意境。

  洛阳牡丹香染千古,洛阳一地的民风花俗代代相传。时值今日,这种民风花俗更有增无减,从1983年开始,洛阳每年会举办洛阳牡丹花会。

  2010年11月,经文化部正式批准,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对洛阳人来说,甚至比过年过节还要重要。

  2011年,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北京市和上海市同时设分会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

  一地的风俗,当它与当地百姓息息相关,又能旷日持久地深入下去,深入到家家户户,深入到男男女女,深入到老老少少,这本身就是文化。                    (李岚)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