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郭泰森
■身份 平乐牡丹画师
■故事 近日,我们来到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走进郭泰森工作室。
作为平乐牡丹画的创始人之一、平乐牡丹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郭泰森在他充满书香气的画室里,为我们讲述了他和牡丹文化节的不解之缘。
1983年4月,郭泰森的哥哥郭泰安在孟津实验小学当美术老师,老城青年宫附近的洛北饭店老板请郭泰安画两幅宣传画,一直跟着哥哥学画画的郭泰森则帮忙打下手,画稿出炉后,老板很满意。当时正值首届牡丹花会,老板便送了兄弟俩2张花会门票。
郭泰森回忆道,来到王城公园看着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牡丹,郭泰安不禁浮想联翩:为什么不把这么美丽的牡丹画下来,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回去后,郭泰安就开始创作牡丹画,由此成为平乐牡丹画第一人。
后来,兄弟二人一有时间就去公园写生,他们画的牡丹画很受大家喜爱。当时画牡丹的人并不多,他俩就把画拿到白马寺和龙门石窟,靠卖画挣了不少钱。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一些喜爱画画的农民也开始学画牡丹。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郭泰安和郭泰森等几位当地农民率先建立汉园书画院,使村里的绘画队伍随之壮大。
2007年牡丹花会期间,郭泰森和其他几名农民画师,在村里开办了3期牡丹画培训班,当时,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学生,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拿起毛笔,郭泰森他们就手把手教。
2007年,平乐牡丹画产业初具规模,平乐村也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如今,这个6800人的村庄,有700多人会画牡丹,牡丹画专业画师100多人。村里已逐步形成了牡丹绘画制作、装裱、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村里的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对外开放,迎接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
■感悟
郭泰森说,他因牡丹文化节与牡丹画结缘,是牡丹文化节让他从普通农民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牡丹画让平乐村民看到了商机,并创造了财富。感谢牡丹文化节给平乐牡丹画的产生、创作、发展、销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如今,村里到处弥漫着牡丹画的墨香,相信随着牡丹文化节的进一步发展,平乐牡丹画必将依托洛阳文化的发展而走向辉煌。 记者
王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