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熙宁变法”虽失败 税收理念影响远
子承父 高宗崇道更甚
徒随师 茅山后继有人
赏小园牡丹有感
横水村:
大破洪州留传说 小河横流终定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5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子承父 高宗崇道更甚
徒随师 茅山后继有人
□徐晓帆 赵荣珦
  且说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崩,唐高宗李治继位。武则天当皇后不久,即力劝高宗到洛阳。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关中饥馑,高宗令百官一律迁往洛阳,改洛阳为东都。高宗目睹先父尊崇老子、尊崇道教的所作所为,子承父业,上演一幕幕崇道大剧。

  据《犹龙传》载,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二月,唐高宗居洛阳。忽然有感,问侧近有何古迹。老臣奏曰:“皇城之北有老子祠,每祈请,立有福应。”高宗大喜,敕洛州长史许力士在北邙山原老子祠处建上清宫,修建上清宫之时,掘得石案故碑,题云:真人帛君之表,乃帛家道祖师帛和之墓碑。此事被上报朝廷,高宗更觉此地灵异。上清宫建成不久,邙山即出现海市蜃楼,有白光遍殿,兼照层坛,太上老君现于光中,须发皆白,身着白衣,二真人夹持,良久乃隐。洛州录事参军杨护师等一十三人同见,列状奏闻。高宗欣喜若狂,即令人据叙述描摹老子像。百官上表祝贺,高宗又令每年宫内出香盘幡盖,让太常乐往导从,“尊祖之庆,古今莫比”。

  邙山出现海市蜃楼不止一次。据载,公元679年4月4日至5月1日,道士郑元隐等二十四人在上清宫做大型道场,唐高宗亲临。高宗、武后、诸王、公主及百官都亲见老君骑马腾空而至,道:“我孙可享国运长久!”高宗激动万分,邙山之巅一片欢呼。

  唐高宗认为老君的降临是先祖对自己的褒扬,特下诏,令上清宫道士隶属宗正寺,也就是认可道士女冠为皇室本家。这样一来,上清宫真正成了李唐皇室的皇家道观,道士的地位空前提高。

  唐高宗是自古以来为老子上尊号的第一人。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带武后亲临亳州老君庙行祭,并给老子上尊号“太上玄元皇帝”,其妻为“先天太后”。接着,他下诏令东西两京各建太微宫一座,洛阳上清宫就是其一。高宗还下诏令全国各州再增建一座道观。晚年,他又命天下各州置道观,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观度道士七人,以“奉先尊祖,复朴还淳”。

  唐高宗体弱多病,十分向往长生不老道术。他听说嵩山道士刘道合能炼九阳还丹,便下诏在嵩山建太乙观,供刘道合修炼,又诏刘道合入宫问道,刘道合向高宗举荐高师潘师正。

  潘师正为茅山道士王远知弟子、茅山宗第三代传人。王远知回茅山时,潘师正亦要同回。王远知道:“我垂垂老矣,归山乃正道,你却不可。嵩山乃京畿之地,留此可堪大用。”潘师正便隐居嵩阳观。公元676年,由于刘道合引荐,果有诏书到,诏潘师正到洛阳上阳宫为唐高宗制作符书。但潘师正见到高宗,却以“无为”为借口推辞,有文这样记载:“道有所伸,贵有所屈,竟不屑命,对以无为。”高宗又问他在山中所需,可代置办,以表抚慰。潘师正道:“茂松清泉,臣之所需,即不乏矣。”高宗深羡其志向高洁。

  潘师正回嵩山在逍遥谷隐居。唐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的一天,潘师正又在修炼,忽有皇宫车舆进谷。原来,是唐高宗祭祀嵩山时到嵩阳观寻他不见,闻听他在逍遥谷,即令车舆来接。在嵩阳观相见之后,高宗又亲自送潘师正回逍遥谷,诏令在谷中建隆唐观,岭上建精思院,作为潘师正的住所。

  第二年二月,潘师正又接诏令,唐高宗请他到洛阳上阳宫相见。这时的潘师正已96岁高龄,但鹤发童颜,神采飘逸,高宗和武后一见他都非常高兴,称其为神仙。高宗即降制命,改嵩阳观为奉天宫,并修建花园,曲径直通隆唐观,亲笔为逍遥谷题额“仙游”,为花园题额“寻真”。

  公元681年,潘师正再接诏令,唐高宗要他到洛阳金阙亭相见。高宗殷勤致礼,询问三洞、七真的奥义,潘师正一一作答。高宗特设御宴款待潘师正,席间,封其为“天师”。随后,高宗在太子府为潘师正建宏道神坛,在老君寿宫建玄元观,高宗亲笔题额。潘师正与高宗的这次答问录言简意深,充满玄机,经其门徒们的系统整理,撰写成《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一书,后来刊刻行传天下。

  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潘师正无疾而终。唐高宗及武后追思不已,诏赠太中大夫,谥号体玄先生。

  潘师正在嵩山50余年,使茅山宗以嵩洛为中心发扬光大。他有两个弟子,其一为司马承祯,一为吴筠,两人均德高道深,声名卓著。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