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千年帝都 国色天香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而立之年放异彩
超九成游客有意重游洛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5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而立之年放异彩
——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回眸
  “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开幕式现场。记者 曾宪平 摄
  (上接01版)

  为迎接今年的牡丹文化节,我市各个牡丹观赏园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提升。国家牡丹园在园内铺设防腐木赏花栈道,连成路网,使游客能近距离欣赏牡丹。王城公园将“玉带桥”北头圆草坪花坛改造成为一个集牡丹观赏、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牡丹观赏区,并将动物区水禽池西侧草花基地改造成为一处新园林景点。中国国花园在东区增加牡丹与置石、石刻以及其他植物的配置,改善景观效果。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为满足游客零距离赏花、留影的需求,在牡丹丛中增设了赏花小径、小型广场、木栈道,并增加了多处历史文化符号。

  今年的另一大亮点,就是2012洛阳·中国名花展在国家牡丹园举办。展出了魔鬼文心兰、地涌金莲、高山杜鹃、木棉、春赏夏荷等我国各地名花近百种,同时将植物造景、园林技法、地方人文历史文化等有机结合,运用到花展中,让游客赞不绝口。

  牡丹扮靓洛城,人花和谐相处。与广场绿地上种植的牡丹合张影,是牡丹文化节期间不少市民逛街时的新选择。在扩大城区道路、街头绿地、观赏园的牡丹种植面积的同时,我市还进一步推广各类牡丹元素符号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城市出入口、主干道交叉路口、机场、车站、广场等地的显著位置安装融入牡丹元素的大型广告牌,在建筑物立面、公交站亭、桥梁护栏、灯饰等设施上也有各种牡丹元素符号。

  不仅白天能赏花,晚上人们依旧能充分感受到“满城尽是牡丹花”的盛况。今年,我市还在城市主干道沿线大型建筑物外墙安装了用电子管绘制的巨幅牡丹花。夜幕下,一朵朵形式多样的“电子牡丹”开放。不少外地游客称赞道:“晚上在洛阳也能看到形态各异的‘电子牡丹’,仿佛置身牡丹花海,洛阳不愧是‘牡丹花都’。”

  一朵牡丹花激活了一座城市,形成了一条日渐完善的产业链条。现在,牡丹茶、牡丹酒、牡丹饼、牡丹瓷、牡丹画等牡丹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综合效益正在加速释放。正因为如此,今年,我市正式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牡丹花都”称号,这是对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  

  全城亮化

  从点缀到增色,亮化工程提升促进城市魅力提升  

  “流光溢彩不夜洛城,美轮美奂梦回千年。”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各地游客对我市的高水平的亮化提升工程,给予了大量赞美之词。

  亮化是一个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重要标志。牡丹文化节走过的这30年,城市亮化从无到有,从点缀到增色,尤其今年更成为各地游客交口称赞的一大亮点。

  为扮亮城市“眼睛”,市城市照明灯饰管理处全员上阵,共安装LED绿色节能灯6409盏,立杆2146盏,铺设高低压电缆80多千米,安装地埋式变压器10余台,安装各式景观亮化灯饰16500余盏。

  “为保障亮化效果,牡丹文化节期间,我们专门成立巡查小组,形成系统化的巡查机制。”市城市照明灯饰管理处副处长黄占营说,一旦路灯出现问题,他们可确保中等故障24小时内处理,小型缺陷12小时内处理,一般缺陷当场处理。

  景区也是此次亮化提升的重点。为使广大游客更好地领略龙门石窟佛龛造像的夜间风采,去年12月10日起,我市启动龙门景区亮化提升工程。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卢舍那大佛及其身边的弟子、菩萨、天王和力士都“着”上了不同颜色的“夜礼服”,夜游龙门成了洛阳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

  龙门旅游集团总经理黄永灿说,4月20日晚,升级后的“夜游龙门”活动试开放。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晚,就约有3万人走进龙门石窟景区,争睹万千佛龛风采。而且,自4月20日起,通往龙门石窟景区的81路、60路、53路公交车末班车时间延长至23时,大大方便了市民夜游龙门。

  亮化激活了洛城的夜晚。每晚华灯初上,无论是主、次干道,还是各公园、广场,都别有一番风味。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晚上走出来,去欣赏古都洛阳的另一番美景。  

  畅通洛阳

  强力实施道路建设,今年节会期间没有出现大的拥堵  

  一条大路直通龙门!

  精心磨砺筑就精品工程,南北轴线升级景观大道。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龙门大道这条10.6公里长、90米宽的纵贯洛城南北的景观大道,令市民和游客赞不绝口。

  龙门大道北接洛阳桥,向南依次穿过隋唐城里坊保护区、新城区和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改造后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绿脉”,成为我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亮丽名片。

  除去天气原因,从去年6月进场施工到今年4月初竣工通车,龙门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施工时间仅为8个月。这创造了道路提升改造的“龙门速度”,也成为城建提升工作的样板和示范。

  “为确保牡丹文化节前顺利通车,今年春节过后,龙门大道全线实行24小时连续作业制,大家把一天当成两天干!”谈到龙门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谢胜利如此说。

  双向10车道的路面,一改往日拥挤现象,通行能力大大增强。在主车道两侧,各为12米宽的主辅分隔绿化带,种植着包括银杏、国槐、樱花、黄杨等逾50种绿化植物,红、黄、绿等植物交叉使用,绿化带色彩缤纷,层次感更加丰富。此外,改造后的龙门大道处处彰显洛阳元素。

  与此同时,为提高道路整体通行能力,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夕,我市还实施了32项重点工程和8项道路畅通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以及其他交通综合整治措施,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城区道路没有出现大的拥堵。  

  市容整洁

  重点道路和区域24小时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牡丹文化节期间的卫生保洁工作,迎来了新考验。

  每天早上5点半,洛龙区环卫工人梁桂花就准时来到自己负责的太康路片区,除了吃饭和午休时间,下午6点半之前,她一直在片区巡视。她说,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她的工作量增加了50%以上,整个片区来回一趟就3000米,她每天往返10余次,确保路面清洁。

  我市环卫部门把环卫保洁工作,当成全面检验和提升环卫工作水平的一次演练,春节过后就出台完善了环卫保洁实施方案,列出了100多条具体要求和应急措施。

  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新增13台机械化清扫车,“人歇机不停”、“市区主次干道一日两扫”等具体要求的提出,加大了我市对主干道的机扫力度,确保了主次干道的干净整齐。

  针对重点道路和区域保洁难度大的问题,市环卫部门对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宾馆周边区域实行清扫保洁24小时全覆盖;对市区主干道路,每天的保洁时间延长1小时,至23时;对公交站台、主要交通十字路口、临时停车场、商场、景区门前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增加保洁人员,提高保洁频次,推行“六净”和“七无”的道路卫生作业标准等。

  干净、整齐、有序,是不少游客和市民对本届牡丹文化节城市管理工作的评价。卫生保洁工作在持续、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在牡丹文化节期间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文化福民

  精心烹制文化大餐,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为让更多的市民参与牡丹文化节,我市精心组织了“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文化部推荐优秀剧目洛阳展演月”活动、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等系列文化活动,让市民共享文化盛宴。

  周王城广场举办的“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继续秉承了“百姓的节日,牡丹的盛会”宗旨,注重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民间传统文化等与广场文化相结合,成功举办了各类专场演出54场,涉及歌舞、戏曲、杂技、乐器、魔术等,近万人次参演,吸引观众55万余人次。

  “今年的活动,无论是活动规模、演出档次,还是节目类型、群众参与度都有很大提升。”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副科长栾海宁说,新增的洛阳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千名少年儿童牡丹长卷书画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参与范围,突出了牡丹文化特色。

  据统计,今年专场演出的参演人员95%以上都是群众演员,他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这些专场演出是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全市群众文化风采、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

  4月9日至13日,在我市举办的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为宣传推介洛阳提供了良好平台。专家学者围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主题,为洛阳打造文化强市建言献策。

  “通过举办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可以有效扩大洛阳的文化影响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洛阳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应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进而推动全国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今年,我市继续谋划举办了“文化部推荐优秀剧目洛阳展演月”活动,舞剧《四季情韵》、黄梅戏《天仙配》、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歌剧《红河谷》等7台剧目,在洛阳歌剧院累计上演15个场次,为市民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张晓荣说,今年的活动虽采用市场化运作体制,但为让更多的市民领略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每场演出都拿出部分门票,免费发放给80岁以上的共产党员。同时,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门票半价销售,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学习文化、品读文化、传播文化、享受文化,借助牡丹文化节,洛阳这座千年帝都处处散发出文化气息。  

  友爱洛阳

  每天上万名志愿者提供服务,为历届牡丹文化节之最  

  3月7日,市文明办和洛阳志愿者联合会下发了《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掀起“讲文明树新风,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的新高潮,为“成功、精彩、难忘” 的牡丹文化节营造社会人文环境。

  在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景区,活跃着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国际志愿者,由来自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的200余名外教、留学生等组成,为国外游客提供各种旅游服务。

  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类似的志愿者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由市总工会、市妇联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达10余万人次,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也达10万人次以上,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公务员参与志愿者活动4万余人次。古都洛阳到处可以看到卫生志愿者、教育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社会志愿者以及水上义务搜救队、河洛志愿者协会等民间志愿者服务的身影。

  “今年的志愿者人数为历届牡丹文化节之最。”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平均每天上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景点,积极投身迎宾客、助交通等志愿活动,树立了洛阳文明的形象,成为古都洛阳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圆满落幕。

  如何更好借力牡丹文化节这一“金字招牌”,打好“六加一”攻坚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示范、树品牌”,加快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好气势、好态势、好趋势?

  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放大牡丹文化节的综合效益。在4月28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毛万春发出号召:从现在起就要着手筹备明年的第3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新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市上下将借助本届牡丹文化节成功举办的东风,切实提升新一届牡丹文化节筹备水平。

  持续提升创大业,明年春色倍还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牡丹文化节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