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纪念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的献礼电影,目前遭遇演员遴选困境。主创人员说,在高大、帅气男演员云集的应聘者中很难找到身材合适的人选,因为雷锋的实际身高只有154厘米。
一边是充斥荧屏的偶像化“宫斗”、“穿越”剧,一边是找不到合适演员的主旋律电影,在文化作品逐渐商业化的今天,影视剧何时才能真正“接地气”?
1 “雷锋”,你在哪里?
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与潇湘电影集团联合拍摄的《青春雷锋》,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经历,是一部传记性质的电影。
负责挑选演员的该片执行副导演廖沐凯介绍,工作人员从4月开始在北京、湖南、四川等地的专业演员及艺术类院校中进行海选,目前剧组收到简历1500多份,但是身高175厘米以下的不到20个人。
“雷锋的实际身高只有154厘米,但是现在的年轻演员基本都在180厘米以上,仅身高这一条就基本找不到演员,更不要谈精神气质了。”廖沐凯说。
在剧组办公地,记者见到数百张面试演员的照片。这些演员清一色是瓜子脸、高个子,潇洒帅气、气宇轩昂,与朴实干净的雷锋形象相差甚远。
“现在年轻演员的形象虽然越来越好,但给我们的选择面却越来越窄。”导演刘一君无奈地说,十年前的演艺圈还有各种类型的演员,高矮胖瘦的角色都能找到合适的演员。但是现在也就只有中年演员还有些挑选余地,年轻一代演员则全是俊男靓女,好像帅哥美女才能当演员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更糟糕的是,为了符合这种所谓的‘流行审美’,很多专业演员宁可牺牲自己的精神气质,不是小小年纪故作深沉装‘世故’,就是胡子拉碴扮‘型男’,干净阳光的气质几乎成了圈内的奢侈品,这种刻意追求形象而作的改变真是舍本逐末。”刘一君说。
2 演员剧作皆趋“偶像化”
剧组的困惑得到了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印证。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生柳俊泽说,艺术院校的影视专业在招生伊始就存在“偶像化”倾向。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是个子高挑、形象帅气的学生总是因为更加“上镜”而能赢得面试官的关注,这样挑出来的学生自然不是‘高而帅’就是‘白而美’。
柳俊泽说,形象好的演员在实习和工作上确实有不少优势,这导致不少专业学生想方设法甚至不惜整容要将自己打造成“偶像派”,而演艺素质反而退居其次,一些人甚至认为只要长得好不会演戏也没关系。
“很多观众也只追捧青春养眼的明星,有这样的市场自然只有长得好看的演员是‘潜力股’,有人甚至觉得平均线以下长相的人根本不适合当演员。”北京凤仪传媒有限公司执行经纪人孔祥跃说。
除了荧幕上越来越精致、单一的偶像面孔,近年来影视剧作剧情“超现实”的倾向也愈加明显。2011年的荧屏几乎被“穿越”、“谍战”和“宫斗”剧抢占,而商业化气息浓厚的现代剧中也频频出现“高富帅”主角住豪宅、开豪车等情节,严谨写实的现实题材作品一剧难求。
文艺批评家恭旭东指出,影视作品偶像化、“超现实”的现象在当前中国已经非常普遍。其中原因之一是当下年轻观众普遍将影视作品当做“快餐商品”,仅仅寻求影视明星靓丽外表和童话般剧情带来的观感享受而忽视思想层次的需求。此外,传统追求艺术品位的影视创作已经逐渐受到“短平快”的市场化创作方式冲击,影视作品从剧本到出品都讲究“抢时间、要效益”,往往依靠东拼西凑的离奇情节敷衍了事。
3 影视剧作期待“商业突围”
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系副教授那长春分析,目前中国影视文化正处在工业转型初期,迎合观众口味的模式化创作、演员培养、营销包装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现在演艺圈普遍出现的“偶像化”现象正是影视作品市场化初期必然产生的问题。
“我们现在正在担忧和反思的事情,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在好莱坞出现过,只有在继续完善当下影视市场机制的同时看清商业化的‘边界’和文化应当承载的社会责任,才能取得‘商业突围’,在模式化创作的同时鼓励原创作品的出现。”那长春说。
恭旭东认为,只重视赢利的快餐文化是不可取的,观众最终会对这种作品逐渐腻烦。从长远来看,只有注重人性、社会生活的文化创作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相关部门需要作出适当、正确的引导,扶持和鼓励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真实深刻的创作。”他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