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奇幻小说《上古世纪》系列的第一部《冷杉与鹰》将于下月在中国出版。小说作者全民熙,在文学圈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名字,不过在一帮网游玩家眼中,他可是“大牛”级人物。全民熙创作的三部奇幻小说至今全被改编成热门网络游戏,而凭借三部作品的版税、网游改编以及网游分红收益,其身家已逾亿元人民币,俨然“韩国版JK·罗琳”。
1 掘金文学,游戏行业空前繁荣
继影视频频打起文学的算盘之后,游戏开发商也孜孜不倦地从文学中汲取灵感。
金庸小说可谓最早被游戏瞄上的文学作品,从1996年的单机游戏《金庸群侠传》到2001年的《金庸群侠传OL》,再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根据金庸单部小说改编的游戏,尽管品质良莠不齐,但只要傍上“金庸”二字,就不愁没有关注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发行的经典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亦是脱胎自文学作品。当时作品尚未写完就被一个软件小团体相中,日后火的不止游戏,还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就连迄今全球最成功的网游作品《魔兽世界》,也沾了文学的光。这款游戏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系列小说,据说《魔兽世界》不同阶段的两个终极BOSS——伊利丹和阿尔萨斯,恰是魔兽文学中最具魅力的两个人物,不知有多少玩家是为了在游戏中见到这两个人物,才不知疲倦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近年来,文学在游戏行业空前繁荣,不断开枝散叶,《诛仙》、《鬼吹灯》、《飘渺之旅》、《佣兵天下》、《盘龙》、《星辰变》等热门网络小说相继被改编成网络游戏。
2 文学打底,游戏似有文化内涵
随着网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由从前的体验流畅性、画面绚丽程度等技术层面上升到对社会结构、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也即观念的竞争。业内甚至流传着“卖游戏先卖观念”之说。一款游戏,只有拥有一定文化特质才可能成为经典。要知道,《魔兽世界》远不止砍怪兽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对人类本性的真实刻画。有了文学打底,游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似乎就高上那么一截。
“网络文学目前的主要特点还是消费性,这一点和网游倒很契合。游戏中可以保存文学的一些特点或者说文学性,像《仙剑奇侠传》里的古典诗词就很有味道;有的则把文学中的故事很好地融入游戏之中,突出其中打动人心的片段,比如《诛仙》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细致刻画就是这样。不过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点泛滥了,水平参差不齐,要是纯粹迎合游戏开发商的需求去创作,只为作品有朝一日能被改编成游戏大赚一笔,是很可笑的,结果只能是文学快餐化,在向市场致敬的同时,离文学本身越来越远。”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唐珂说。
3 角色扮演,小心迷失现实人格
别看游戏只是一种虚拟的娱乐方式,有时简单得不需动脑只需动手指便能获得娱乐享受,可任何一款游戏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观念。
“我们留给后世的是什么样的东西?”这是《合金装备》系列游戏一直以来的主题。西方现代文明的技术内核则被嵌入《文明》系列游戏中,还原历史、模拟现实,无形中向玩家灌输这样一种观念:无论人类走过的路有多少,每条路有多么不同,都必然只有一个未知的结局。就连老少咸宜的小游戏《俄罗斯方块》,也有着多达20种解读,其中比较被认同的是“勇者用意念控制空中宝石的角度与位置,任务就是将宝石放到适当的地方来阻止世界的毁灭”。
盛大游戏策划郭朝阳说:“观念可谓游戏的灵魂。网游往往通过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让玩家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观念,就是让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这个故事能够让你在其中体验一段不同于现实的人生经历,这就是游戏的魅力所在。一种观念从产生到被认可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小说改编网游的优势便体现在这里。通常人们会对小说的观念有认同感,从而在游戏中找到小说的影子;而游戏也能够根据小说的观念来编织剧情,推动游戏发展。”
当然,写手在虚拟帝国精心布下的观念在成就游戏的同时,一不小心也可能摧毁人心,尤其是那些有很大迷惑性甚至与善良背离的观念,容易俘虏那些世界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一位资深玩家透露这样的隐忧:“一些角色扮演类游戏让人在虚拟世界获得精神欲望,也让人容易迷失现实中的自我。一些PK类游戏秉承的观念就是血腥暴力,看谁不顺眼就一拳过去,与文明社会的构建背道而驰。又如主打‘有钱人游戏’的巨人网络,旗下《征途》等多款游戏的规则简而言之就是赤裸裸的‘金钱万能’。游戏中的这些观念倘若植入现实,是很可怕的!”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