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忠于职守抓质量
市容整改不力 每周媒体曝光
炎黄峰下话福民
发展高效农业 “洋蔬菜”土里生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5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炎黄峰下话福民
——搬迁扶贫、发展旅游给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带来巨变
  特约记者 袁喜宝

  眼下,在汝阳县西泰山景区,从深山搬到风情小镇农民的微笑像花儿一样绽放——搬迁扶贫使他们的生产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旅游开发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近10年来,汝阳县通过搬迁扶贫与发展旅游相结合,在西泰山炎黄峰下的牌路村建设风情小镇,让搬进这里的农户依托旅游业实现增收,确保他们“迁得出,住得下,能致富”。这种做法受到了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近日,记者来到牌路村,触摸、感受这些变化。

  一家里命运迥异的三个病人

  说起扶贫搬迁,牌路村居民唐文会眼里闪着泪光。近8年来,他的亲人有3个得了急病,但命运迥然不同。

  唐文会原来的家在深山里小雷草沟,从小雷草沟到牌路村,再到省道临木路,是唐文会家唯一出山的路,这是一条几乎难以辨认的小路,要翻几座山,长达10多公里。

  8年前大年初一的下午,唐文会的妻子得了急病,唐文会急忙找了比较近的几个独居户,帮忙把妻子往牌路村抬。天下大雪路难走,大家走了4个多小时,大汗淋漓地把病人抬到牌路村村卫生室,医生却说:“病太重,我治不了,赶紧去车村卫生院!”唐文会立即叫来在牌路村居住的表弟,让他开车去载病人往嵩县车村镇赶,但就在半路上,他的妻子离开这个世界。

  5年前的一个晚上,唐文会的父亲突发急病,肚子疼得厉害。唐文会拿上手电筒,急忙往牌路村跑。他叫醒村卫生室的医生,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一来一回,紧赶慢赶,5个多小时过去了。医生急忙给唐文会的父亲输液治疗,可吊瓶刚挂上,老人就停止了呼吸。

  今年3月21日,唐文会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本村的一辆面包车载着唐文会的母亲向县城疾驰,40多分钟后,母亲就在县城医院开始抢救了。医生说:“如果再晚半个小时就没救了。”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唐文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唐文会对记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如果还住在原来的山沟里,恐怕我妈的命也保不住!扶贫搬迁确实让老百姓得了大好处。”

  “光棍排”的解体

  牌路村700多口人,前些年25岁以上的光棍汉就有26个,被戏称为“光棍排”。这次采访中,牌路村党支部书记崔同军告诉记者:“这两年,已经有17个人订婚或者结婚,‘光棍排’没剩几个人了。连两个50多岁的老光棍也结婚成家了。”

  在崔同军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今年春天嫁到牌路村的王秀芳。56岁的王秀芳谈起了她和53岁赵元的缘分。

  20年前,赵元的妻子去世。他住在一条偏僻的山沟里,上有老娘,下有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要添件衣服、买壶油都没钱,裂着缝的旧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王秀芳说:“多年前,就有人给我介绍他。去他家里一看,那能叫家呀?在屋里能看见房顶的大太阳,四面透风,还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日子是人过的吗?谁愿意跟着他吃苦受罪?”

  记者打趣道:“那你怎么还是和他结婚了呢?”

  指着崭新的平房,王秀芳笑了:“这是俺俩有缘分。第一次和他见面后都快10年了,他一直没有再结婚,俺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去年,他搬到了现在的家,又有人给俺牵线,就走到一起了。”王秀芳说,“他搬出来后,条件好了嘛!”

  谈到扶贫搬迁和旅游开发,崔同军满面笑容:“县里把扶贫搬迁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搞,改变了多少山里人的命运啊,这真是福民的大好事!”

  从一台冰柜到一家超市

  从炎黄广场往东,过古典别致的石牌坊,左边第一家是一座两层小楼,楼下是一家小超市。这是一家“万村千乡连锁店”。

  35岁的李志杰是超市的主人,也是牌路村村委会副主任。记者见到李志杰,他打开了话匣子。

  20岁那年,李志杰到河北省霸县的一家家具厂打工,每年挣不了几个钱,加上父母均已年迈,他只得返乡。2002年,县里举办第一届杜鹃花节时,他买了冰柜,零售冷饮。一天卖10多瓶矿泉水和几十支冰糕,挣十来块钱。

  2009年,县里投入大量资金,付店镇也给予很多优惠政策,统一规划建设西泰山风情小镇,他建起了这座两层楼房,如今家里洗衣机、电冰箱、电脑、液晶电视一应俱全。去年,他开了一家超市,住不完的房子用来安排游客住宿。

  他说,随着西泰山旅游的发展,超市的生意比以前好得太多了。粗略算,一年来自超市和旅游的纯收入就有6万元。说到此,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大忙人黎营

  西泰山风情小镇有记者的一位老朋友黎营。告别了李志杰,记者专门去找到他,问起日子过得怎样,黎营连说了三个“忙”字。

  黎营家原来是典型的深山独居户,去年春天才搬到西泰山风情小镇,开办了25号家庭宾馆。今年4月20日以来,他经营的家庭宾馆天天爆满。

  前年初冬,记者曾从牌路村出发,沿着羊肠小道,艰难地步行3个多小时来到了当时黎营的家。四周是大山,门前一条干涸的小河沟,距最近的邻居也有1公里多。院子里,黎营的父亲正在晾晒玉米,4袋玉米,是家里全年的农业收入。地少天旱,加上野猪糟蹋,辛苦一年就这点收成。

  一年多前搬进风情小镇后,从未经商的黎营办起了家庭宾馆,设了17个床位。记者去的那天,上午来了8个游客,吃过中午饭出去游玩了;下午还要再来10多人;晚上要有20多个游客吃饭、16个游客住宿。黎营说:“一到旅游旺季,天天都是好几十个游客。要吃饭和住宿,必须提前约定。要不然,就是你这个老朋友来了,我也没办法安排。”

  谈到收益,黎营说:“虽然俺没经验,可这一年多还算不错,除了日常花销,净落了4万多元,比原来那个深山沟强多了,比出去打工也强多了!”

  黎营的妻子李梅英正在厨房忙碌,忍不住插话:“就是太忙了!可就是再忙,心里也舒坦。”

  崔同军介绍,该村共有700多口人,开办了74个家庭宾馆,420多人从业,都很忙。像黎营家收入只能算中下等,有些户年收入达8万元至1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