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庆义撰写文章《忠于职守抓质量》,介绍其学习《朱镕基讲话实录》的心得体会。本报今予编发,敬请关注。
前不久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领导期间的348篇重要讲话、文章、信件和批语,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作历程。
打开《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篇就是《关于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工作》。朱镕基担任国务院领导的12年间,对质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在348篇重要讲话中,有40多篇讲话谈及质量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涉及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标准、质量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学习这些讲话,对我们深刻理解省委书记卢展工“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形象、质量是关键”等一系列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贯彻执行省长郭庚茂关于质量工作要“实施三大工程,构建四大体系”的指示要求,对我们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工作方针,对我们大力实施质量立省战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学习《朱镕基讲话实录》,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五点:
抓质量
必须树立高度的质量自觉
朱镕基担任国务院领导期间多次强调“质量第一,百年大计”。朱镕基认为“不讲质量,国民经济是搞不上去的”,“质量工作应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对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他在1992年12月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质量工作永远不能忘记,永远是我们管生产的同志首先要抓的东西,任何时候都要念这本经。”对于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他指出:“当前,我们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质量工作正是主攻方向。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他还指出:“质量问题不仅具有经济意义,甚至具有政治意义,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朱镕基在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上的辩证思维,坚持把质量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充分体现了高度的质量自觉。现在重新读这些讲话,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抓质量
必须强化全社会的齐抓共管
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朱镕基深知质量的重要。一方面,他坚持政府在质量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在质量监管问题上单纯强调市场作用,忽视甚至主张取消政府监管成为一时的思潮。对此,朱镕基指出“买方市场并没有解决质量问题”,“完全相信市场作用,以为可以放松领导,取消行政干预和政府监督,更是要吃大亏的”。另一方面,他深知质量工作需要增强全民的质量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1991年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他指出:“技术监督工作不是靠国家技术监督局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比如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就还需要有工商局、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及其他部门的配合。”他在1991年全国棉花工作会议上强调:“质量问题务必抓紧。主要领导要负责,各级领导亲自抓质量工作,然后我们加强监督,现在看起来领导不抓是不行的。”他在1992年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质量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他在1993年内蒙古考察工作时讲道:“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斗争中,还要充分发挥公、检、法、司的作用,搞综合治理。”
抓质量
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
朱镕基反复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果我们的产品没有高质量,没有好性能和多品种,那么很快就会从国内市场上被挤出去”。在2002年国务院第58次常务扩大会议上他强调:“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安全感,还有什么消费意愿?”1998年8月28日全国优秀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他在谈到出口贸易问题时指出:“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2002年2月24日,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朱镕基指出:“我们‘走出去’,首先要依靠提高产品质量,不能完全靠低廉的价格。我们具备价格的优势,但是光靠这个‘走出去’是不行的。产品质量差了不行,那只能做一锤子买卖。我们很多企业始终没有把质量当做企业的生命,还是靠以量取胜、以廉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们国家是没有前途的。”1992年4月28日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提出:“质量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需要企业发动全体职工自我解剖、自我革命。”他多次严厉批评一些企业缺乏质量意识。1994年6月21日,朱镕基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厂长必须有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这是管理的基本要领”,“有些企业情况刚好一点,市场好一点,马上就不顾一切地增产,产品粗制滥造,质量出问题,就是这样自己把信誉丢掉了”。1995年3月9日,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辽宁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朱镕基批评企业放松管理的现象:“把企业管理放松了,质量管理放松了,技术改造也放松了,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企业的效益也不讲了,唱高调、搞花架子的多了。”1996年7月25日,在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座谈会上,他指出:“当前国有企业的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过去抓全面质量管理,在于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财务成本核算、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现在有些企业把这些基本功丢掉了,甚至靠假冒伪劣产品蒙骗用户。这样搞是不行的。”
抓质量
必须强化从严监管,严格执法打假
1993年8月,朱镕基在考察满洲里口岸时强调:“靠假冒伪劣商品,国家是发展不起来的,是繁荣不起来的,也是没有前途的。”2001年12月13日,他在新闻出版总署副司以上干部座谈会上强调:“如果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中国就永远实现不了现代化。”针对假冒伪劣产品问题,朱镕基一再强调要严厉打击、从严监管。他说“产品质量检查科科长应该“六亲不认”,不然的话质量是搞不上去的,还是要严”,“不打‘假’就是打‘真’,不打‘劣’就是打‘优’”,“对违法犯罪分子手下留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无情”,“只有这样,采取坚决的措施,才能够制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
抓质量
必须充分发挥质监部门职能
朱镕基看重和厚爱质检工作,全书正文第一句就是“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3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1年,他表扬质检部门大力查处假冒伪劣案件时说:“这不仅是一本功劳簿,记录了质检系统立下的功劳,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本功德簿,你们造福人民,功德无量。”朱镕基高度重视质检工作,在1999年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他在工作报告上批示:“各部门、各地方的负责同志应该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切实保证质量标准建设、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监督抽查所必需的投资和经费,促进质量工作再上新水平。”在1991年的第二次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非常重要”,“即使是产品质量上了轨道以后,技术监督工作仍然很重要”。他告诫:“绝对不能取消技术监督工作,不能轻视技术监督工作,永远要把技术监督工作坚持下去。”1992年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告诫:“质检机构不能削弱,更不能撤销。”1998年4月10日,朱镕基在省部级干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专题研究班上指出:“政府要管质量,这次把质量技术监督局从国家经贸委划出来直属国务院领导,就是要提高它的地位。虽然没有升级,但国务院决定加强这个部门,准备派几名副部长去加强领导。”正是这一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继成立。2001年,中央决定合并两个局,成立国家质检总局。同年7月13日,朱镕基来到质检总局,深情地说道:“你们两个机构合并,这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工作。”朱镕基一直强调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他呼吁加强诚信建设,“产品质量问题,实际上存在着‘信誉危机’,大家对质量不相信,没有信任感”。他强调注意培养名牌意识,“要扶持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帮助它们将名牌商品的声誉树立起来,使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那时候,假冒伪劣商品就没有市场了”,“如果没有一个名牌,维修、售后服务跟不上,那还是占领不了那个市场的”。他要求保持质量工作的持续性,“‘中国质量万里行’应该是‘中国质量天天行’”。
四卷本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句句话语掷地有声、铮铮作响。“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质量”,“质量问题始终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质量工作应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产品质量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搞‘豆腐渣工程’公理难容!”,“对违法犯罪分子手下留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无情”,“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任何一点马虎都会遗祸子孙”等等,每每读来,都振聋发聩。
激励和鞭策言犹在耳,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认真学习体会这些理念,高举质量立省的旗帜,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提质增效、持续求进,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