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人的大脑真的只开发了10%吗
流言:人只使用了大脑的10%,另外的90%都没有用到。
这个流言的来源可能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人的能量》。1980年的《科学》刊登了人类学家和科学作家罗格·勒温的一篇文章——《我们真的需要大脑吗》,介绍英国内科医生约翰·洛伯发现脑容量因脑水肿而大大减小的年轻病人却可能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片面地理解这些研究结果给这个谣言套上了科学的外衣。
人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非常复杂。脑外伤、中风或是其他脑损伤都会影响大脑的功能,使人丧失行动、语言或思考能力。如果普通人只使用了大脑的10%,那么从概率上说,这些损伤大部分会出现在未使用的那90%上,不会给人带来影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洛伯医生的研究仅仅表明,年轻的大脑对损伤有适应能力。大脑发育初期的损伤有可能通过一定的代偿来实现原本的功能,而成年后,这样的例子就很少了。
20世纪30年代,神经学家运用电刺激来研究大脑活动。通过电刺激可以唤起主管感知和运动的大脑皮层的反应,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部分占的比例很小。更大的部分是非感知和非运动区域,却不能通过电刺激唤起,因此当时称之为“沉寂的皮层”,而实际上这里的“沉寂”并不是指这一部分大脑没有得到使用。其实,这些部分主导着作为人才具有的更高级的功能——语言和抽象思考。
我们知道,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消耗的氧气和能量物质却占人体所需的20%,能量的消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脑的活跃程度。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会消耗血液中的氧气和能量物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通过对血液中氧含量的反应,提供大脑活动的信息。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则是通过对能量物质——葡萄糖,进行标记和检测,来了解大脑不同区域的糖代谢情况,进而反映大脑的活动。
通过对大脑活动的观测发现,某一时刻的某个简单动作、情绪的变化或学习思考可能仅仅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而足够复杂的一系列活动或思维模式则需要动用大脑的大多数区域。
说人只使用了大脑的10%,一方面是对大脑认识不足的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智力提升的殷切期望吧。
结论:谣言粉碎。“人只使用了大脑的10%”,这一观点是由于人们对大脑认识不足产生的。现代的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的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复杂的活动需要大脑不同区域协作参与,从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说,大脑的每个部分都要用到。
1 烟花三月下扬州
内容简介:扬州盐商,凭借怎样的秘诀积聚出无比庞大的商业资本?鼎盛时期的他们,炙手可热,一旦轰然倒塌,何以家抄籍没,父囚子亡?天意乎?人祸乎?
《大盐商》以一康姓盐商的兴衰为主脉,力求借此一斑,尽窥扬州盐商这一庞大商业部落之全豹,艺术地展示他们的发展历程、经营方略、生存状态,并在那特定的历史框架里作一次功过评定。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三月初的一天,守慧奉父亲之命,回到歙县老家接妹妹和母亲来扬州。
芝芝问:“爹干吗让我去?”母亲安静瓶一边包着经袱一边说:“想你了吧。”芝芝摇头:“在扬州有大哥、二哥、三哥,我姐也在那,人多了,他哪会想?”
第二天上路了,三月的山区,山道像一条灰黄的带子沿山脚盘盘曲曲往前延伸。颠簸了两天,车到新安江,改换船只,水路又行十几天,这就到了扬州地面。
近了,近了,扬州城越来越近了。白水青城,翠柳平岸,帆樯旌旗,歌吹市喧,扬州城那了不起的繁华与富庶越来越向芝芝逼近了。
船向北入护城河,过北水关,很快进了扬州城内。守慧告诉芝芝,面前的这条河,叫小秦淮。
小秦淮就像扬州女孩晨起梳妆一不小心从绣楼上落下的一根玉簪,青碧的水,细瘦的河面。河两岸满是桃柳,桃花正开,柳树正绿,一片红夹一团绿,花光耀眼,热热闹闹。
三顶轿帘上印有“康”字的轿子早在码头上候着了。守慧扶母亲上轿后,骑马跟在后面。芝芝在轿里坐不住,两眼一直对着窗口往外看。
上了天宁门大街,街两边的店铺一家挨一家:钱庄、米行、酱园、南货店、茶叶店、竹木器行、当铺……提篮挑担的,看到康府大轿,老远就让道。
向前一拐弯,进了彩衣街。街上锦绣耀眼,罗缎盈目,一家挨一家的店铺里都是绸缎布料或成衣,柜台前拥满了红男绿女,很是热闹。
出了彩衣街向南,前面出现一座城门。城门楼高大巍峨,铜钟皮鼓在夕阳的辉光里色彩明丽。进门往前,是一条可容两辆马车并行的大街。大街两边,高墙摩云,深宅比连,青灰色墙壁上钉着的一排排铁巴锔,久经风雨,古锈斑斑。再往前,灰墙更加高峻,路面变得开阔,一座雄浑阔大的八字照壁陡入眼帘。水磨砖砌,细砖六角锦,当中镶一斗大“福”字,汉白玉底座上的束腰线刻细腻流畅。照壁对面,是一座与之匹配的徽式砖雕高门楼。
芝芝依稀认出,这就是父亲在扬州的家。安静瓶的轿子才到门口,蓝姨就从里面迎出来了。蓝姨是康府康老爷康世泰的二房,年龄比康世泰小20多岁。最初随父亲在康府设馆授书,康世泰见她识文断字,温雅通达,容貌又好,就把她娶到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