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户在查看金银花的长势。 |
|
■往事如烟
如今,在孟津县朝阳镇,还有很多人对它的古名——“海资”念念不忘。
相传1000多年前,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告天下、开科举、选人才。一江南考生赴京应试,行至洛阳北邙时天色已晚。他饥渴难耐又苦无栖身之处,忽见不远处灯光闪烁,便循光而去,扣门借宿。门内一对老夫妇问清缘由后为他做饭,考生狼吞虎咽,很快将饭扒个精光,之后惊奇地发现,自己竟吃了这么大一碗饭。老汉告诉他,这碗是本地烧制的瓷碗,因碗大,称海碗,也称海瓷,这也是当地地名。此时,老妇端上茶水,考生一饮而尽,只觉此水如雨露,甘甜可口。老汉又说,这是本村深井之水,常饮益身健体,令人聪颖智慧,被称为“圣水”。
考生赴京应试,笔下生花,独占榜首。考生在受武皇召见之时说起这次奇遇,武皇惊奇,即令摆驾海瓷。见此处一片繁华,武皇圣心大悦,当即降旨:我大周有此宝地,岂是“海瓷”可容,御笔挥毫“海资”二字。后来,海资被改为朝阳,为面朝洛阳的意思,并一直沿用。
■人文自然
朝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很多。著名的有北魏孝文帝陵、汉班超墓、卫坡古民居、卦沟遗址、后李遗址等。
该镇地处邙山丘陵地区,北临孟津县城,南傍洛阳市区,辖27个行政村4.5万人,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以农业为主。其中,位于朝阳镇东北7公里处的阎凹村,其金银花种植小有名气。金银花为清热解毒良药,因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而得名,本地人也称它为“二花”。
■今日阎凹村
从孟津县城出发,沿孟(津)扣(马)路向东行驶约20分钟,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玻璃日光温室出现在路南。温室为全玻璃幕墙,遮阳设备、风机、水泵和天窗开闭,全是电动控制。随行的镇干部说,这是阎凹村在建的现代农业科技园的一部分,像这样的温室要建100个。
阎凹村党支部书记王运良介绍,全村450余户1700多人,耕地面积2400多亩,属低山区丘陵地带。据说最早从山西洪洞迁来的居民中有“三阎四陈一王家”,阎姓最早,所以叫阎凹村。
“一开始,村民只种粮食,收成并不好。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金银花种植才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王运良说。1989年,村民阎运亭听说种植中药材金银花能挣钱,便与村里另外几个人一起到外地考察,最后从金银花种植大县——新乡市封丘县引进了几百株金银花苗回来试种。两年后,试种的两亩多地每亩可产金银花60公斤左右,按照当时十几元的市价计算,能收入七八百元,而当时种1亩粮食的收入只有二三百元。
之后,村民纷纷开始种植金银花,很快便发展为上百户,种植面积有数百亩。而金银花的市场价格也一路攀升,每公斤从十几元涨到20多元、40多元、80多元、100多元……最高的时候曾卖到230元一公斤。
金银花采摘的是花蕾或初开的花,每年5月开始采摘,分批采摘可持续至9月。通常所说的金银花价格是指干花价格,经过晾晒和炕干,每5公斤金银花能加工1公斤干花。因为起步较早,阎凹村的金银花在周边很有影响力,每年都有客商上门收购,还有不少人前来观摩、学习,购买金银花苗。近年来,在阎凹村的带动下,孟津县的麻屯、横水、小浪底等镇也开始发展金银花种植。去年,该村向伊川县种植基地销售了20多万株金银花苗,收入10多万元。
因为金银花适应性强、耐旱、成活率高,管理简单,不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村民陈自谦说:“今年已经卖了20多公斤,即使按照80元一公斤的价格销售,亩收入也远比种小麦好得多。”
除了金银花,阎凹村还有大动作。去年6月至9月,村里已两次将2000余亩土地流转给河南洛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建设洛阳绿港现代农业科技园。园区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已投入130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16座,拱棚18个,玻璃智能温室4700平方米,种植草莓、精品瓜、精品蔬菜,并取得了良好收益;二期将投入500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100座,拱棚50个,连栋温室育苗工厂7500平方米,以及办公培训区、物流配送中心、示范棚等设施,种植绿化树木300亩,计划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园。除了从土地流转中保证收益,阎凹村村民还将在家门口获得大量工作机会。
记者 石蕴璞 见习记者 武怡晗 特约记者 郑战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