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红超在认真工作。 | |
核心提示
聋哑人听不到声音,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然而,他们也有人在社会的关爱下,在无声世界里书写出多彩人生。近日,我们来到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近距离体验聋哑人牛红超“安静”的一天,听他“讲述”自己如何用双手开拓美好未来。
体验 用心加工每一件产品
■满面笑容 阳光小伙是个钳工
8时,我们来到该公司机加工车间,300多平方米的车间内,十多台机器在有序运转。在手语翻译带领下,钳工牛红超正在他操控的台式铣钻床前检查机器性能。
见到我们,这个29岁的小伙子很礼貌地走过来和我们握手。他脸上挂满笑容,很阳光。握手后,他很不好意思地把手往自己的工作服上蹭了蹭,这时我们才发现,他的手上有些油污,这个微小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细腻与敏感。
牛红超到车间办公室领来工票、图纸以及首件三检卡片,然后推着手推车到仓库领来200个工件。他用手语告诉我们,他的主要工作是在选挡转换摇臂支架上打孔,200个工件是他3天的工作量。
■爱岗敬业 他对工作精益求精
8时30分,牛红超先把1个工件放在卡盘上,然后将其卡紧,再转动铣钻床的摇臂;之后打开机器,右手拉动手柄让钻头下降工作;钻头和工件摩擦产生高温,牛红超得一直往工件上刷冷却液。5分钟后,一个孔打好了。牛红超用卡尺量了一下钻孔的精确度,直径14.1毫米,他迅速把这个工件送到车间的检验台检验,经检验合格。
牛红超用手语告诉我们,每天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就像是一个标杆,为接下来的加工尺寸、规格等形成参照作用。首件检查制度是为了避免大批量的工件出现质量问题。在加工过程中,检验员会不定时抽检。全部加工完成后,每个工件都要被检查,以免出现残次品。一上午,牛红超一直忙碌着,每加工一个工件,他都会用卡尺测量,保证每个工件质量。
背后 残缺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不幸童年 像一场无声的话剧
1983年2月,牛红超出生在伊川县张窑村。牛红超父母都是农民。1岁半时的一场高烧夺去了他的听力。由于长期听不到声音,久而久之,他的声带僵硬最终导致不会说话。
7岁那年,牛红超看到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羡慕极了。那时没人愿意和他玩,鄙视和嘲笑让他变得更加敏感和孤僻。回想起那一段时光,牛红超写道:童年就像一场无声的话剧,只能看到别人表演,自己却听不到声音,感受不到温暖。
■聋哑学校 让他重拾自信
慢慢地,牛红超渴望到一个能有人与自己交流的环境中生活。10岁那年秋天,他如愿被父亲送到伊川县聋哑学校。
在学校里,他从最简单的拼音学起,语文、数学、画画、手语……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3名。
从学校毕业后的2年内,牛红超先后在伊川某粉笔厂和拖把厂打零工。2003年,牛红超通过洛阳市残联,被介绍到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钳工。
从徒弟到师傅,踏实勤奋的他只用了一年半。牛红超在2004年9月、2005年4月、2007年4月为公司发明了3件模具,并在全车间推广,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此,他得到了公司的表扬和奖金。
如今,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牛红超很满足。他用手语告诉我们:“对残疾人来说,就业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不仅能获得一份收入,还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幸福敲门 爱情开花即将结果
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牛红超,如今爱情之花也在心中盛开。
2010年7月的一天中午,在公司食堂吃完饭的牛红超,在打饭的人群中无意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女孩。从那以后,每天中午,牛红超都刻意在食堂等着那个女孩来吃饭。
这个女孩是合股车间的放料员小陈,也是聋哑人,比牛红超小7岁。一次牛红超下班,在门口见到了没赶上班车的小陈,他就自告奋勇送小陈回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让牛红超既激动又兴奋。很快,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明年1月,两人就要走进婚姻的殿堂。
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杨雷华 文/图
采访手记
牛红超在跟记者交流时,总是耐心地从手语翻译处了解记者的提问,然后用丰富的表情和手语一一作答。
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员工360人,包括150名残疾人,其中肢体残疾人70多名、聋哑人70多名。他们同正常员工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贡献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像牛红超一样的“折翼天使”,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付出了超过常人百倍的努力,在相对残缺的世界里创造着自己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