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生命,彼此关爱。 |
|
核心提示
重阳节临近,一则关于寻找临终关怀爱心人士的网帖引发不少人对临终关怀的关注。近年来,我市部分医院陆续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让临终者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但由于条件所限,普遍遭遇硬软件不足的尴尬。
求助:寻找临终关怀机构
12日,我市某论坛上一则题为“寻找做临终关怀的爱心人士”的网帖引发热议,发帖的王先生最近一直在为开设一家大型养老机构而奔走,他们打算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临终关怀最早起源于西方,简单来说就是对已经没有治疗价值、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提供护理,以减少病人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寿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提供缓解疼痛和预防并发症等姑息治疗来改善临终者的生命质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服务已发展得很成熟,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王先生问遍周围人无果,只好上网求助。
不少网友表示,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家应该认真思考和应对,关爱临终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探寻:已有部分医院开展
记者得知,市第九人民医院内一科开展了“临终关怀病房”。在该院住院部一楼北侧门口,挂着一块写有“洛阳市生命关怀服务中心”的牌子。
该院内一科主任刘更新是生命关怀服务中心负责人之一。他介绍,2010年4月,经民政部门审批,该院的生命关怀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时间则更早一些。该院肿瘤一病区护士长李冬云说,2000年,该院就引入了临终关怀理念,2005年前后正式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这些年来,每年都有近百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享受到尊重和温暖。
现状:心理关怀有待加强
“成立生命关怀服务中心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患者临终前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走得更有尊严。”刘更新说,生命关怀服务中心现有43张床位,医生护士每天都对患者进行姑息治疗和心理开导。
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韩运潮说,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不少临终病人无法坦然面对死亡,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在对临终病人全面照料的同时,临终关怀机构更需要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心理关怀,从而让病人获得接受事实的力量,对临终病人的家属给予安慰和指导,使其早日从悲伤中得以解脱,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刘更新说,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由于缺少专业人才,他们对临终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方面一直是有心无力。李冬云也坦言,医护人员并没有接受过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平时给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指导方法都是靠实际工作的积累。
期盼:临终关怀走得更远
有关人士认为,虽然临终关怀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缺少针对临终关怀这一特殊服务的专门政策,行业标准也处于空白,这些都制约着临终关怀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刘更新说,生命关怀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陆续有河科大、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在校学生来做志愿者,给病人洗脚、剪指甲,还送来手工礼物,“这些大学生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护人员紧张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
韩运潮说,成熟的临终关怀服务应该由一支专业队伍提供,包括医生、护士、家属、志愿者、心理学专家等。要想组建这样一支队伍,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采访中,患者家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都有老的一天,今天关爱这些临终者,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 记者 曾宇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