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隋唐洛阳繁荣世 饮食发展鼎盛期
玉钺:斧形礼器 “王”字之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11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玉钺:斧形礼器 “王”字之源
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孙海岩 文/图

    文物名称:玉钺(yuè)

    文物年代:商

    采集时间:1978年8月

    采集地点:洛阳市吉利区

    南陈村一民办中学

    核心提示

    1978年8月采集(从民间收集)于我市吉利区南陈村一民办中学的玉钺,纵14.3厘米,横11.3厘米,厚1.5厘米,孔径5.2厘米。作为一种斧形玉器,玉钺是王权之象征,代表着生杀大权。

    实为仪仗用器

    1978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我市吉利区南陈村一民办中学院内,采集到这样一件玉钺。其玉质为青灰色,通体抛光,呈梯形,磨制光滑。其中,靠近把柄处有一圆形穿孔,应为用来捆绑木柄的。

    “钺应由石斧演变而来。”洛阳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说,钺与斧头十分相像,只是比斧头稍大。而且,在战争实践中,由于玉的质地较软,且钺多十分笨重,故玉钺并不适宜作为武器。其上的穿孔和扉棱是为捆绑木柄用的。人们使用玉钺时,将其持在手中,实际是将其作为仪仗用器。

    象征权力威严

    由于玉钺具有宽大、厚重的特征,所以成为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据《说文》载:“钺,王斧也。”《尚书》载:“王左杖黄钺。”这说明玉钺象征着王权,象征着生杀大权,象征着刑罚。“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王’字就画成‘戉’形。”高西省说,最早的“王”字就是由“戉”演变而来的,表明在文明时代前夕的军事民主制时期,军事领袖和政治首脑合为一体,“而这些人手持之钺,即成为权力的象征物”。

    在我国远古时期,人们由于自然知识相对匮乏,常把最好的物品用来祭祀上天和神明。“玉就是人们献给神明的最好祭品。”高西省说,不仅如此,古人还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玉器很多内涵,如纯洁、权力等,借玉器表达某种愿望和思想,进而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1978年8月,采集于我市吉利区南陈村一民办中学院内的一件玉钺。

    相关链接

    玉钺发展史

    玉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整套玉钺多由冠饰、钺身、端饰组成,钺身扁平呈斧形,顶窄刃宽,刃部呈弧形,近顶端有一小圆形穿孔。

    商周时期,玉钺仍然沿用,但形制较新石器时代有了较大的变化——虽仍呈斧形,但其中央孔洞加大,使整个器物看起来如环状,刃部亦由弧形变成折刃。

    春秋战国时期,玉钺逐渐消失。 (春晖)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