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沦陷。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山海关,向华北进犯;1935年11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妄想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
1935年12月9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喊出了“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同前来镇压的军警进行了英勇搏斗,多人被捕。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和声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2月9日,河南大学学生发表通电,反对“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北平学生遭受镇压的消息传来,开封各校爱国师生纷纷抗议北平当局的罪行,发表通电慰问北平爱国学生。在古都洛阳,进步教师为学生读报,宣传爱国思想,号召同学们积极声援北平爱国学生。省立洛阳初级中学学生率先于12月20日发表《为反对华北伪组织及援助各地学生自动救国运动告全国同胞书》。以此为起点,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等校学生也积极行动。
12月下旬,北平学生的呼吁书等宣传品寄到洛中,男生部、女生部即刻行动起来,大家情绪激昂,纷纷表示要请愿游行,起草了《河南省立洛阳初级中学校全体学生〈为反对华北伪组织及援助各地学生自动救国运动告全国同胞书〉》(以下简称《告同胞书》):“弥来国家多难,辱权丧地,自九一八事变东邻‘某’国强占沈阳,渐次鲸吞四省,致使三千万同胞挣扎呻吟于帝国主义铁蹄之下。凡我同胞,宜努力团结,埋头苦干,以企雪吾国耻,收复失地。乃有不肖之徒,甘当汉奸,卖国求荣,如殷汝耕叛乱冀东,各假自治实行割据,遂使宵小乘机,益形活跃,华北各地汉奸遍布,而敌骑又在‘防共自治’名义之下,任意驻扎,近又成立政委会,日人土肥原竟充作最高顾问,华北至此。”
《告同胞书》号召:“当此国民沉寂之际,而有北平学生振臂一呼,凡吾同胞岂不愧死。吾洛中同学,为响应北平学生,遂发起救国运动,游行宣传,誓死反对防共自治以及一切变相之独立阴谋。望我国同胞摒去己见,本‘国亡我亡’一语,致奋起,铲除叛逆以挽国难,同胞呼!其勉!”《告同胞书》广为散发,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得到了洛阳各阶层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告同胞书》发出后,洛中学生即积极串联,酝酿响应北平学生的行动。男生部推举学生傅大章、侯得会,女生部推举王伯彦等为代表到洛阳各校联络、宣传。与此同时,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进步学生党金柱、王仲平等也积极活动,准备响应。两校学生商议后,派出代表到各校串联。各校学生代表协商后,一致决定举行游行请愿,推选洛师学生党金柱任游行示威请愿总指挥,并约好请愿时间、地点。
12月28日晨,洛中、洛师、明德、复旦、洛职、农林等中学及洛师附小、县立一小等小学学生共3000余人,按约定时间在老城西北运动场(后花地)集合,然后列队向洛阳地区警备司令部所在地西工进发。游行请愿队伍秩序井然,首尾相顾,沿途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高喊“响应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反对华北五省自治!”“取消冀察傀儡政权!”“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到达西工后,学生代表前去交涉,要求洛阳地区警备司令部司令祝绍周答复学生到南京请愿的要求。祝绍周被迫会见学生,敷衍说抗日需要长期准备,企图稳住学生,不正面答复学生所提要求。学生们见无结果,便纷纷高喊:“到火车站,去南京请愿!”队伍马上集合起来,向东火车站开去。祝绍周派出洛阳军校学员全副武装,以保护学生为名,列成两队,把游行队伍夹在中间。
游行队伍到了火车站,学生代表去找站长要求派车去南京请愿,大批学生涌入站内,坐在铁轨上等候答复。铁路当局为了驱赶学生,派出一辆火车头由西向东鸣笛冲来。学生们躺在铁轨上,以死相争。火车头连续冲了几次,学生们毫不退让。最后,火车头在一片骂声中退回。傍晚时分,祝绍周赶到车站会见学生,他说:“你们的爱国精神可嘉,到南京请愿也是可以的,可以选出代表去,请大家回去听候答复。”学生们信以为真,列队返回城内。1935年12月31日《河南民报》载,“本社洛阳二十八日电:洛学生3000余人今赴警备部请愿,并游行示威,旋赴站,拟晋京。经祝绍周、盛士恒劝阻,始返校。沿途军警保护,秩序颇佳”“本报洛阳30日电:洛学生在站卧轨后,经劝导决定派代表3人入京请愿,今各校仍停课,学生四出宣传”。
洛阳的一二·九运动高潮是12月28日的学生游行示威和请愿活动。之后,各校学生仍继续酝酿如何进一步扩大运动声势。由于国民党洛阳当局惧怕学生运动,提前令各校放假,勒令学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离校。同时国民党洛阳当局为了控制学生运动,在各校改组或重组洛阳学生联合会,把一些进步学生如党金柱等排斥出学联,学生运动就结束了。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第一,它极大地唤起了洛阳各界的抗日爱国热情,为以后抗日战争初期洛阳各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播下了火种。第二,它锻炼了一大批青年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丑恶面目,从而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各项主张。一二·九运动后,阅读进步书刊的学生多了起来,一大批思想进步的学生骨干涌现出来。这为抗战初期洛阳各校学生特别是洛中等校大批学生投身革命,奔赴我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