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市教育部门于2012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记者近日走访多所小学发现,各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师生、家长的支持,但由于经费、师资力量所限,活动也存在种种问题。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扎根课堂,并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1 学习传统文化蔚然成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近日,在东升一小五年级的一间教室内,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唐诗。(右图)
该校相关负责人唐海虹介绍,从2011年起,该校开展晨诵午读活动,即晨读10分钟和下午上课前读10分钟,让孩子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等经典。学校每学期末还举行诵读比赛,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东升一小只是一个缩影。记者走访中发现,经典诵读活动在我市各小学已蔚然成风。
西工区第二实验小学不仅每周安排学生学习《弟子规》等经典,还编排了一套古诗韵律操。每天大课间时,学生们一边做着节奏轻快的韵律操,一边诵读经典诗词,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从2010年起,瀍河回族区东关回民小学利用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每天晨读时间,学生们会诵读《论语》《千字文》等经典。“明年元旦,我们将组织全校师生举办一场特殊的主题活动。届时,学生们将用情景剧的形式演绎传统文化。”该校校长赵萍说。
2 传统文化教育不应流于形式
一些教师坦言,教授传统文化也受到一些制约。例如,教传统文化的大多是语文老师,他们多数未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有的学校缺乏经费,只能让学生将诗词抄在本子上,而没有统一的书籍。
对于在小学阶段利用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绝大多数家长持赞同态度,但也有家长建议,传统文化不仅要进课堂,更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家长李辉说,小学是培养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于记忆力正处在黄金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也许还不能理解《三字经》《弟子规》的意义,但在反复的背诵过程中,能对其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家住健康东路的李女士的孩子今年10岁了。谈及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她说:“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感恩父母了,每天出门、回家都会主动和家人打招呼,有一天晚上还给父母端来了洗脚水,让我很感动。”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仅通过诵读的形式,学生无法真正消化理解。还有家长反映,诵读时间毕竟有限,如果不辅助开展一些深入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反而会陷入流于形式的尴尬境地。
3 多措并举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市教育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说,2012年2月,市教育局发布了《洛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创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该负责人说,他们希望各学校通过征文、演讲、演出等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达到“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净化心灵、滋养人生”的目的。今后,该活动将在我市各学校长期开展下去,让学习传统文化成为常态。
有教育专家认为,《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是优秀道德教育的载体,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会感恩和奉献。对于我市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他们建议,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上升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层面,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朗读和背诵上。要想真正让传统文化扎根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可采取诗朗诵、歌曲演唱、情景剧、亲子共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
另外,专家建议中小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真正做到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安排专职人员担任传统文化诵读和讲解的老师,使教学活动更加规范。多措并举,方能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网友快语
网友“木有勇气表白”说:《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语言简洁生动,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感悟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发现真、善、美。
网友“奶茶三杯半”说:丰富的词汇能让学生活跃思维,诵读经典文章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很有益。多读经典文章,孩子写作文时就不用愁了。
网友“达不到的天空”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教育部门能将传统文化早日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规范的教材中,比如开设一些关于诗词、绘画、书法等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肯定能让他们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