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句口号:让林子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我市林改工作经过5年的持续推进,目前97%的集体林地完成确权发证,成为盘活林业产业的主要抓手。
为解决林农和林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被引入新型贷款抵押物范围,为金融机构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
作为一项新型贷款业务,目前我市林权抵押贷款尚处于探索阶段,仅有栾川县进行了林权抵押贷款“试水”。林权抵押贷款究竟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发展趋势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
1 初衷:“定期存款”变成“活期存折”
长期以来,由于森林资源生产周期长,很难变现,成了一座难以开启的“绿色银行”,林木年复一年地生长,却并未给林农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林农和林业企业缺乏投资和生产资金,林业产业经营受到很大制约。
2008年,是我市实施林业生态建设5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下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被视为盘活林业资源利器的林改开始在全市铺开。截至目前,全市1009万亩集体林地找到了主人,确权后林地为抵押贷款提供了可能。
“林权抵押贷款是林业发展的一大突破。”栾川县林业局局长谢红伟说,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无须砍伐就可以从银行借到钱,使森林由“死资源”变成了“活资本”,缩短了林产变现周期。如此一来,十年甚至几十年才可支取一次的“定期存款”变成了随时取兑的“活期存折”。
去年6月,栾川县林权服务中心成立,并与中国农业银行栾川县支行确立合作关系,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成为我市林权抵押贷款的先行者。
2 成效:兴林富民 绿色变革
群山环抱的栾川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人均耕地仅有0.6亩,人均林地却多达9.5亩,是典型的深山区林业大县。
52岁的常文泰住在石庙镇,全家几乎没有耕地,祖祖辈辈守着200亩林坡过日子。
2001年,我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公益林保护工程,林木不准伐,动物受保护,林坡仅有的用途就是能拾些柴火。这让“靠林吃林”的常文泰一家日子紧巴起来。
直到2004年,依托伏牛山滑雪场,常文泰把老房子改造成农家宾馆,生活才有改善。而家里的林地几近成了摆设。
2012年6月,栾川县“试水”林权抵押贷款,常文泰成为首批受益人之一。他以农家宾馆为项目,以100亩林坡做抵押,贷款6.3万元。这笔钱让他的农家宾馆的床位从20张迅速扩充至60张。
每逢盛夏,伏牛山室内滑雪场炙手可热。同年9月,也就是贷款后的第三个月,常文泰靠着新增的40张床位收回了全部本息。随即,他给银行还了3万元。剩下3万元他给房间装上暖气,在冬天滑雪旺季又挣上一笔。
常文泰的致富经是林权抵押贷款助推兴林富民的一个缩影。栾川县林权服务中心副主任许丙建说,截至目前,该县林权服务中心先后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11笔,发放林业贷款3806万元,平均每户贷款金额7万元左右。
3 模式:政府出资担保 打消银行顾虑
贷款需具备什么条件?贷款金额如何确认?违约情况下,银行如何获得补偿?这些都是林权抵押贷款涉及的核心问题。作为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县,栾川县更加注重政府调控功能的发挥。
“林权抵押贷款的核心在于林权证充当信贷抵押物的条件是否充分。”中国农业银行栾川县支行信贷部主任张红朝分析,银行作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靠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额盈利,抵押物通常被充当风险的第二还款保证。而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收益风险大,且收益率低,成为影响金融机构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性的最大障碍。
为打消银行顾虑,鼓励它们进入林权抵押贷款领域,栾川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风险保障金成立惠森森林资源收储中心,在林农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银行则承诺为林农提供总额5000万元的贷款。
收储中心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与反担保服务。被抵押的林地接受评估后,纳入收储中心监管范围,并由中心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对到期无力偿还贷款的林农,银行无需自行处置被抵押林地,而是直接从收储中心1000万元风险金中扣除。森林资源抵押物则由收储中心进行流转拍卖。换而言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由银行转移至收储中心。
与此同时,收储中心和银行对贷款准入条件也进行了严格限制,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张红朝说,栾川县林权抵押贷款发放时,会优先考虑花卉苗木林果产业、林下种养业、生态旅游区农家宾馆等相关林业项目。此外,以往存在不良贷款记录的林农将被拒之门外。
综上所述,“林业项目优先、政府出资担保、林农贷款收益、银行降低风险”是栾川县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模式。
4 困惑:银行动力不足 散户不被“待见”
从理论上看,林权抵押贷款是林农和银行的双赢选择。但从2008年林改以来,各县均处于探索观望状态,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兴趣明显不大。先行先试的栾川县在领跑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的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问题一: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利率偏高
据调查,去年6月以来,该县发放的511笔林权抵押贷款期限均为1年,年利率在10%左右,平均每100亩林地的贷款金额不足10万元。
张红朝说,林权抵押贷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贷款期限和贷款总额上都十分谨慎。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林农贷款发展项目进展良好。
林权抵押贷款额度是基于林地评估价值而确定的。目前,林权抵押贷款申请额度仅为林地评估总额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抵押林地市场价格为2万元,所申请的贷款金额最多为1万元。
此外,较之于普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的利率并不高。但受经营周期长,运输、人力成本高的影响,1年贷款周期远远不能满足林业生产,而10%左右的贷款利率仍然较高。
■问题二:散户贷款难度大
栾川县拥有林地318万亩,人均林地9.5亩。从分布情况看,不同地区林地所有权面积有较大差异,大概呈“橄榄”形。据介绍,部分深山区林农的林地面积超过1000亩,而城镇地区的林农却只有寥寥几亩,大部分几十亩至上百亩不等。
中、小型散户林农是最大群体,但可供评估抵押的林地面积小,抗风险能力低,往往不被银行“待见”。目前,栾川县还没有出台针对散户林农的贷款政策。
■问题三:手续较为繁琐、收费尚未规范
目前,林权抵押贷款尚处于“试水”阶段,收储中心和银行对贷款审批慎之又慎。从贷款申请到项目考察、从林权资产评估到办理森林资源保险,林权抵押贷款步骤多达10多项,需提供的资料近20种,林农至少往返5次才能办结。钱拿到手,则是1个月以后的事了。
据了解,目前栾川县所有林权抵押贷款中资产评估等程序由县林业部门操作,均不收取林农评估费用。谢红伟说,这也是初始阶段的权宜之计,随着林权抵押贷款的普及,评估费用林业部门将难以承受,届时,农户还将自行缴纳。
5 出路:摸着石头过河 仍需政策引领
目前,栾川县林权抵押贷款面临诸多问题,发展和完善更需要政策创新和政策扶持来保驾护航。
■策略一:财政贴息、延长贷款期限
针对中国农业银行栾川县支行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期限均为1年,林农反映贷款期限短等问题,政府可加大对林农贷款的贴息力度,并适当延长涉林领域贷款期限。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大投入才能有大产出,林业发展最终要靠林业产业来解决。以后可建议将部分涉农资金用于林业贴息贷款,扶持林农致富项目。
■策略二:探索散户联合贷款路子
作为林地分配的大头,散户林农由于林地面积小、致富项目少、起步资金不足,所属林地往往沦为摆设。特别是,按照林地评估价值的50%确定贷款额度的政策,部分林农核算下来到手的贷款不足1万元。这更让散户觉得“划不来”。
对于林农分散、林地规模小的问题,可以探索林农多户联合相互担保的路子,申请更多的贷款资金,扩大林业产业发展规模,同时也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策略三:简化办理手续
许丙建说,为了确保前期贷款平稳进行,他们采取了更为严密的审查和发放制度,今后将向福建、江西等林权抵押贷款先进地区学习,简化办理手续。
为了便民利民,栾川县林权交易中心把林地流转、森林保险、森林资源评估等部门都纳入同一区域办公,有效缩短林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时间。
6 趋势:富林农、兴林产的必然选择
“我市林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达到47%,1037万亩集体林地中,97%的林地被分到林农手中。然而,全市林业产业年产值却不足70亿元,与丰富的森林资源严重不相称。”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姚孝宗说,林权抵押贷款把绿色山林变成了“绿色银行”,势必成为兴林富民的主要抓手。目前我市仅有栾川试点实施了林权抵押贷款,而且存在诸多问题,但这只是第一步。
据了解,洛宁、嵩县、汝阳等林业大县也正筹备林权抵押贷款相关事宜。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2013年至2017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已经制订,林权抵押贷款将作为支撑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予以鼓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