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均衡教育发展方面,西工区试行“学区名校协管”制度,使名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间实现岗位流动、结对帮教,从而缩小教学水平差距,并初获成效。
举措:教师双向流动
西工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艳丽介绍,该区白马小学(以下简称白小)和凯旋路小学(以下简称凯小)是两所教学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老牌名校,而五女冢小学(以下简称五小)和东下池小学(以下简称东小)学校规模小,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在实行“学区名校协管”制度前,校际差距造成家长择校时“冷热分明”。
从2011年9月开始,西工区进行了“学区名校协管”模式的实验,白小和凯小分别协管五小和东小。“既然是协管,名校对薄弱学校在教学和师训上真正‘管’起来,缩小差距。为实现这个目标,让教师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跨校双向流动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这个载体流向薄弱学校。”李艳丽说。
根据“学区名校协管”方案,除校长外,2所名校对2所薄弱学校的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进行统一协管,岗位双向流动。在2年内,薄弱学校的所有教师都要有名校交流经历。
落实:手把手结对帮教
去年,白小就向五小交流了7名教师和1名中层管理人员。除了负责日常教学外,来自白小的骨干教师和五小的青年教师结对,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定期上汇报课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每周互相听课、评课不少于1节,并要求青年教师将听课、评课内容记录下来。此外,青年教师要每月上汇报课,指导教师予以总结评价。”东小业务副校长王军英说。
五小教师肖瑞就是受帮扶教师之一。她说,自从小学教学实行课改以来,填鸭式教学要向互动式教学转变。面对新形势,她深感自己教学形式单一,一时难以适应。和名校教师结对之后,通过白小教师一次次的点拨和指导,她逐渐学会活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和分享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效果变得活泼有趣。
在帮扶过程中,青年教师要将教学感悟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这些心得体会汇聚成册,被白小和五小联合编成《一路同行》一书,成为两校新聘教师的必读书籍。
成效:“大班额”现象减少
“学区名校协管”,收效明显。试行该制度之前,东小每年招收约70名新生。试行该制度后,凯小向东小交流了6名骨干教师,并将其冠名为“凯旋路小学教改实验分校”。知道东小里也有凯小的名师教学后,家长对该校教学质量更放心了,去年该校招收新生100余名。
在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生源得到保障的同时,名校的学额压力也得以减轻,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以前,学生家长争相把孩子送到凯小,学生数量超过承载能力,每班学生有70多人;现在,东小教学质量提升后,家长择校更加理性,凯小每班学生数量在55人以下。”凯小校长魏秀国说。
本报见习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李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