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漫谈取暖
天邑清川杨柳垂
杜预:无所不能“杜武库” 灭吴有功晋封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2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天邑清川杨柳垂
——漫谈洛阳的柳文化
    大兵 摄

    粉彩湖光春柳罐(清)

    唐代诗人储光羲的《送恂上人还吴》说:“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虚室香花满,清川杨柳垂。”这首诗作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春。当年正月,唐玄宗在洛阳主持了进士科考。客居洛阳的江南学子储光羲进士及第,他的朋友、一代高僧恂上人受诏入宫讲法后,南归吴郡,储光羲与他咏诗话别。他赞美了唐都洛阳户户花开,清清的洛河水边杨柳垂堤。古代“杨”“扬”二字通用,春风拂柳树,如绿绦飞扬,故柳树也被称为杨柳。

    □郑贞富

    开栏语

    思接千载河洛间,心潮逐浪论古今。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洛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发展文化产业优势得天独厚。本版今起推出新栏目《河洛广记》,力求以全新视角品味洛阳历史、以独特角度解读河洛文化,以期对洛阳发展文化产业有所裨益。

    本栏目由郑贞富撰稿。郑贞富,洛阳老城人,知名历史学家和著作家,现任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编纂了《洛阳大典》《洛阳通史》《黄河小浪底丛书》等一批大型论著。郑先生也是一位知名的文化产业策划人,担纲策划了周南驿、莲花岛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核心提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咏柳》千古流传,在读者心中摇曳着柳树的风姿。柳树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他们写下了大量咏柳诗句。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芽亦可入茶入菜,几千年来,柳树已融入河洛文化的方方面面。

    1 洛阳栽培历史久

    “临河皆种柳,无岸不垂杨。”这是隋唐大运河的特色之一。洛阳作为大运河的中心,河湖如织,柳林烟笼。柳树作为保持水土、固沙护堤、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在洛阳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文化现象。

    柳树在洛阳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夏代。在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年)的古河道地层剖面中就发现有柳属花粉。

    《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历法专著,是夏王朝末期在都城斟 (今偃师二里头)成书的。《夏小正》载:“正月柳稊。”就是说正月里,柳树新长出了嫩芽,这表明当时柳树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都洛阳的周王朝,有着森严的等级,规定平民百姓去世后,不准封土成坟,仅在埋葬地种植柳树;还设有专门官员,负责柳树的种植和管理。

    在东汉洛阳的皇家园林和贵族庄园中,开河引水,植柳造景,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成了洛都春天美景。

    隋炀帝营建的东都洛阳,建筑规范整齐,榆柳交荫,通渠相注。他在宽政坊建立榆柳园,这是培植榆树和柳树的皇家植物园。他开凿大运河,并派人在运河两岸广植柳树,凡是参加植树者,都赏绢一匹。岸边的柳树既可以加固河堤,又可以为拉船的纤夫遮阴。在他的倡导之下,几年时间运河两岸便绿柳成行,河清堤固。而以洛阳为中心修建的帝国驿道,则是柳槐并植,林带绵延万里。两京驿道上的宜阳柳泉驿,更是以林茂泉丰而著名。

    自此以后,杨柳成了河洛大地最重要的绿化树之一,形成了不少赏柳的名胜。如伊、洛二水在偃师交汇,河川沃野,田畴渔歌,夹河柳荫,风光旖旎,“南郊桃柳”成为偃师八景之首。

    2 曼妙风姿入诗画

    柳树因其独特的自然美感,自古就是画家的表现题材,成为入画的对象。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没有来过洛阳,但他根据曹植名篇《洛神赋》而创作的《洛神赋图》卷中,那青青的河边柳,正是人神相会的背景风物。可见,洛河柳和洛神是一代画圣对旧都最深的牵挂。

    魏晋的洛阳,垂柳荫下,成了文人聚会吟咏之所。“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石崇的金谷园花木繁茂,柳树却独领风骚,二十四友的名篇佳作,不知道有多少来自杨柳的启发。

    魏文帝曹丕的《柳赋》是写洛阳杨柳的传世名篇,开篇就说:“伊中域之伟木兮,瑰姿妙其可珍。”意思是说,洛阳的大柳树,树姿妙美。曹丕说,他在皇宫种了一株柳树,“始围寸而高尺,今连拱而九成”。他认为柳树“含精灵而奇生兮”“信永贞而可羡”,不仅是神树,而且有诚信、坚定的品德。千唐志斋十五号窑洞里,有明清时期号称神笔的王铎所书之大幅中轴《柳花》《柳条》诗,诗书双绝。

    3 折柳送别情意浓

    古代洛阳有插柳的风俗,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古人认为,洛阳是柳树神的洞府。唐志怪小说集《潇湘录》说,唐顺宗时,睢阳书生贾秘在洛阳城边遇到了柳树精等七个树神,柳树精说:“我这个风流的名字,闻于古今。我只恨隋炀帝不回来,没人知道我。令人高兴的是,我的柳絮飞扬就有才子咏诗,我的叶子还嫩就有佳人学画。”《乾巽子》说,唐德宗时,洛阳铜驼坊,有一个隐士叫薛弘机,他常与柳树神唱歌吟诗。这种对柳树的神化,进一步助长了对柳树的崇拜之风。

    储光羲与恂上人咏诗相送的地方是洛阳城外的夕阳亭,这里从汉代起就是“折柳赠别”的地方。“折柳赠别”习俗起源于《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舍难分、不忍离别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枝》曲,也会触动离情别绪。

    隋炀帝时期,洛阳有民歌《杨柳枝》,唐代经过演变而成为“洛下新声”。白居易的诗《杨柳枝》就写道:“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4 千年传承柳文化

    几千年来,柳树已融入河洛文化的方方面面,如龙门石窟药方洞中,刻有用柳枝叶治病的药方。《龙门胜概》图刻石中,在东山岸边的草丛里,刻一手持横笛于牛背上的牧童,加之岩边的丛丛垂柳和山上茂密的灌木,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静态伊阙风光图,一幅“莫如禅”的奇妙景象跃然石上。

    柳芽可入菜入茶,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说:“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现在洛阳不少古家具、匾额为柳木,也存有不少柳编文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洛阳传世的明清瓷器中,有不少是以柳树为题材的,馆藏清代粉彩湖光春柳罐、清代清花五柳瓶就是其中的精品。

    柳树是“中域伟木”“天邑精灵”,它把柔韧和坚强馈赠给洛阳,最终融入千年帝都的气质和魂魄之中。洛阳有必要在洛河、伊水之滨建立柳文化博览苑,同时也要将柳编工艺等柳文化产品进行认真传承。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1. ·建业定鼎府六期工人稀稀拉拉,..
  2. ·希望有关领导能够帮助解决问题
  3. ·健康洛阳挂号未成功,不退费
  4. ·银河小区二期近千户业主住房存..
  5. ·天宸小区开发商对北门门面房不..
  6. ·宜阳酩悦滨江二期为什么不给业..
  7. ·电子税务局开票平台开票时候能..
  8. ·武汉路蓬莱路口图书馆维修一年..
  9. ·丽春东路改造
  10. ·瀍河区西闸口街19号养鸡政府..
  11. ·兴宜街道银润中央广场物业在小..
  12. ·裴村是不是又有拆迁计划了
  13. ·违规施工造成居民房屋危损 ..
  14. ·洛龙站高速口人员为难车主

≡ 聚焦河洛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河洛文苑 ≡

      ≡ 公益慈善 ≡

        ≡ 精彩生活 ≡

        1. ·南阳~平顶山三天二夜游玩纪实照
        2. ·汝州市大峪乡邢窑村观赏野杏花一
        3. ·岗岭蔚蔚春风扬 ——再过巩义竹
        4. ·大美洛阳:偃师缑氏镇观百年野杏
        5. ·【等高线】杏花烂漫-紫云山春游
        6. ·一树灰椋鸟中有一只紫翅椋鸟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摄影天地 ≡

        1. ·【光影瞬间】片片油菜花 幅幅风
        2. ·花开迎春
        3. ·【光影瞬间】太湖佳绝处 毕竟在
        4. ·3月23日星期天诸葛镇油菜花开了
        5. ·满园春色关不住,中国国花园等你
        6. ·杏花盛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