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最美是四月。四月的洛阳是牡丹的天下。
花中之王自然有着王者的气派,一定要等春天站稳了脚跟,一定要等桃花、李花、杏花跑足了龙套,才在暖暖的风里、灿烂的阳光里闪亮登场。她开得大气,绿叶丛中姹紫嫣红,硕大的花盘如同一张张笑脸,逗弄着最美的春光;她更开得霸气,广袖一舒,红了园林,紫了河畔,黄了山巅,粉了庭院。花环着城,城拥着花,氤氲的花香,让满城的人沾衣欲醉。
牡丹的霸气是洛阳的底气。“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在洛阳,花是牡丹的专用称呼,看惯了牡丹的雍容华贵,洛阳人眼里便没有其他的花了。冷眼看桃花开,冷眼看李花落,屏息敛气,只等牡丹仰起了笑脸,便如闻号令,倾城出动,走,看花去!篱畔林边,风晨月夕,洛阳人陶醉在花前月下,其乐无穷。
洛阳人爱花,却并不仅仅止于赏花,花已融入日常生活,和洛阳人水乳交融。食有牡丹饼,饮有牡丹茶,保养皮肤有牡丹化妆品,来了客人领到酒楼品尝洛阳水席,端上来的第一道菜,芳名唤作牡丹燕菜。
这样犹嫌不足,洛阳人又烧制牡丹瓷,创作牡丹画。登录网络,“千人万帖话牡丹”分外热闹,参与者多围观者更多;翻开报纸,牡丹插花大赛如火如荼,牡丹摄影大赛盛况空前,更有对“万人同唱《洛阳牡丹》”的连续报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诗,一点都不虚夸。
当然,为花痴狂的,可不光是洛阳人。
四月,全国各地的赏花客齐聚洛阳,潮水般涌入各大牡丹园。在沁人心脾的芳香里,他们和牡丹合影,想尽办法和牡丹亲近。“春日游,杏花插满头”,在洛阳,是不兴插杏花的,游客们入乡随俗,都把牡丹花环戴在头上,连满脸沧桑的老太太,也一头的魏紫姚黄,涂满岁月风霜的脸,笑得比牡丹还艳。姑娘少妇们,胸前飘的是牡丹围巾,佩牡丹手链,戴牡丹戒指,步摇身动,在她们艳如春花的脸颊边跳荡的,居然是一枚枚小如甲盖的牡丹耳环。逛累了,走热了,找一处树荫坐下,掏出折扇,一朵牡丹便在扇面上徐徐绽开。街边,到处可见捧着牡丹花的游人,他们要把这以假乱真的绢花,带回千山万水之外的家乡,让邻里亲朋也来亲近富贵花的芳泽。
游人为牡丹而来,逛遍了整个洛阳城。赏龙门山色,听马寺钟声,漫步老城古街,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青石板路,目光从一间间古色古香的画室和古玩店掠过,从曲折的小巷和幽深的民居掠过……花香中的洛阳城,在游人的眼里开成了一朵耐人寻味的牡丹,根植在河洛文明的沃土里,叶脉里流淌着夏周故事,枝叶间摇曳着魏晋风流,艳丽的花朵妖娆着隋唐气度,富丽而高贵,饱满而丰盈。
花与洛城并蒂开,照亮了游人的眼睛,芬芳了四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