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瓶颈。如何培养一支“够用”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这一问题愈来愈受关注。
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引进培育人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旅游热显现“人才荒”
“牡丹文化节开幕以来,我们已经接待了10多个大型旅游团队,人手根本不够用。”近日,我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王永宾说。
今年牡丹文化节,我市旅游再现火爆景象。仅4月13日、14日和4月20日、21日两个双休日,全市接待游客204.86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逾2900万元。
然而,旅游热难掩“人才荒”。随着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的实施,旅游市场出现“自驾游热”,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一些家庭自己驾车旅游,想从旅行社聘请导游。因旅行社人手不够,加上部分导游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王永宾不得不谢绝了这些生意。
“一对一的旅游服务,实际上就是个性化服务,这比团队旅游要求高很多,需要导游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纪认为,目前我市的导游素质还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市2500多名导游中,绝大多数是初级导游,中、高级导游不足百人,而特级导游还是空白。另外,外语导游中英语居多,小语种导游非常少。这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市逐年增多的境外游客需求。
导游尚且如此,一些高级旅游人才更加稀缺。“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电子商务、创意营销、经营管理、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等高端人才,在我市更是凤毛麟角。”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一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不少星级酒店和旅游景区的老总都向他诉苦:“旅游人力好找,人才难寻。”
“孔雀”缘何不愿飞洛阳
某校旅游专业一个班30余人,毕业后愿意从事本行业的仅为个位数。
我市每年报名参加导游考试者多为洛阳4所高校的大学生,每年报名人数1100名左右,通过率是20%,也就是不足300人。即便只有300人,最终能留在洛阳的只占30%到40%,旅游业新鲜血液补充不足。
一般行业正常人员流动在5%至10%,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在20%以上,很大一部分不到一年就辞职不干了。
…………
谈及我市旅游人才稀缺的原因,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导游服务中心主任张泽波表示,收入和机制是主要问题。
张泽波介绍,我市部分旅行社曾有一些法语、德语等小语种导游,月收入4000元左右,跳槽到西安后,收入翻了一番。收入差距过大,再加上外籍游客相对较少,导游带的团少,使得这些导游纷纷流向外地。
目前,一些旅游景区过于看重基础设施建设,对人员职业培训重视不够;一些酒店或旅行社因为效益不佳或者前期投入过多,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一些旅游企业机制不活、不畅,近年来新引进的旅游专业人士屈指可数,更谈不上高端人才的引进。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