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公务外出,顾名思义就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等活动。在确实需要的前提下,公务外出是推进工作进展的正常活动。然而,借公务外出之机,用公款游山玩水、探亲访友等问题时有发生,饱受诟病。如何刹住此类歪风,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西工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公务外出廉政备案制度,从分层审批、动态审查等方面,对公务外出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用一纸备案表,管住了党员干部的“两条腿”。
1 过去:批准公务外出,单位领导“一支笔”
5月2日,记者到西工区采访,偶遇该区卫生局局长蔡宝玉,他前一天晚上刚从上海考察回来。说到公务外出廉政备案制度,蔡宝玉说:“这个制度还真能管住人。”
蔡宝玉此次去上海,是为了考察一个癌细胞基因检测项目,4月28日走,5月1日返回,大部分时间都在五一假期内。此次外出除主管区领导批准以外,还在区纪委廉政办备了案。
西工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王青春说,以前,区里各委局需要公务外出,一般都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只要单位“一把手”签字同意,就可以外出。一些单位甚至把外出考察作为一种福利,认为工作干得不错,出去玩一玩也在情理之中。
领导“一支笔”的说法,蔡宝玉很有感触。他坦言,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在签不签字上,自己总是很为难。签吧,有些所谓的考察学习实在没什么意义;不签吧,又担心下属心里有想法。此外,区卫生局里还有一些二级机构,财务都是单独核算。对方提出“我们花自己的钱”,也让他很为难。
王青春说,像区卫生局这样的例子,全区不在少数。一些单位“逢文件必外出”的情况相当普遍。
2 现在:不到区纪委备案,发票报不了
如何减少公务外出活动频率,遏制以公务外出名义公款旅游?西工区于2011年年初出台了公务外出廉政备案制度并试行,一年后正式印发《西工区公务外出管理办法》。作为制度制定的主要参与者,王青春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给出的“药方”。
结合实际情况,他们把公务外出分为学习、参观、考察、培训、招商、会议等形式,把所有区属党员干部全部纳入监督范围。
申请公务外出的单位,首先要经过本单位研究同意,填写审批备案表。备案表内容包括外出事由、目的地、时间、人数、预算等。然后,报请区主管领导审批,区领导要对公务外出传真、文件、证明等进行审核,认为可行后,签字同意。最后,备案表到达区纪委,区纪委相关领导再次审核无误后,由区纪委廉政办备案。
区纪委廉政办备案,是为了公务外出活动结束后的票据审验。王青春说,外出人需要拿着审批表连同花费票据,经区纪委廉政办工作人员审验,看有无超时、绕道等活动以外票据,通过审验后,才能拿到区财政局报销。
公务外出廉政备案表一式三联,除外出单位和区纪委廉政办留存外,区财政局也备案一联。最后的审验由区财政局完成,确定无误后,方可报销。如果有一项没有通过审验,票据是无法报销的,相关人员也会受到责任追究。
3 成效:公务外出经费一年下降近两成
王青春说,公务外出廉政备案制度刚开始推行时,很多单位都觉得“没自由”了,“两条腿”被捆住了,甚至还有人为此而找上门希望“开绿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单位慢慢尝到了甜头。
“我难以开口拒绝的话,这个制度帮我说了。”蔡宝玉说,因为有了层层审批的制度,很多没有实质意义的外出活动因“区里不一定批”而“胎死腹中”,2011年西工区卫生局此项经费开支为5万多元,2012年减少到4万元。
对于实施这项制度的成效,王青春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全区公务外出456次1893人,2012年减少至342次1326人,公务外出次数及规模分别下降33.33%和42.76%。公务外出活动经费也从2011年的220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186万元,降幅18.28%。
本报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张素霞